距離地球六億公里

NASA如何修復朱諾號相機?
28/07/2025
17676
收藏
分享
NASA如何修復朱諾號相機?

美國太空總署(NASA)日前證實,其木星探測器朱諾號(Juno)上的可見光相機JunoCam,於2023年底成功透過實驗性退火(annealing)技術完成遠距修復,使其能順利拍攝木星火山衛星「木衛一」(Io)北極區域的清晰影像。此舉不僅挽救了重要的科學觀測任務,也為其他在高輻射環境中運作的太空系統提供寶貴經驗。

JunoCam是朱諾號任務的重要設備,負責拍攝木星及其衛星的可見光彩色影像。由於該相機安裝於輻射防護艙外,長期暴露於木星強烈輻射環境中,原設計僅預期支撐前八次環繞任務。然而,JunoCam超出預期地在前34次飛行中穩定運作,傳回大量可用科學影像。

問題於第47次軌道飛行開始顯現,影像出現雜訊與條紋,顯示輻射損傷逐步累積。到第56次飛行時,JunoCam拍攝的影像幾乎完全損壞。NASA與負責相機開發的Malin Space Science Systems團隊推斷,可能是電壓調節器受損,該元件為供電關鍵核心。在無法更換硬體、且距離地球數億公里下,團隊決定冒險嘗試退火處理——將元件加熱至高於常溫,再緩慢冷卻,以期修復材料內部缺陷。

遠程加熱元件 修復缺陷

首次退火時,團隊命令JunoCam加熱至攝氏25度(華氏77度),約為平常操作溫度上限。此操作一週後,JunoCam影像品質顯著改善,並於數次任務中穩定工作。然而,隨著朱諾號逐步深入木星輻射核心地帶,第55次軌道影像再度劣化,傳回的照片出現大量雜訊。

面對木衛一近距離掠過任務迫在眉睫,團隊決定進行更高強度退火,將相機加熱器調至最高。儘管初期幾乎無成效,但隨著2023年12月30日飛掠木衛一距離僅1,500公里接近時,影像品質迅速恢復。JunoCam最終成功拍攝該衛星北極區域的高清畫面,展現出覆蓋二氧化硫霜的山地與未曾記錄的火山與熔岩流場,畫質幾乎與發射初期相同。

截至目前,朱諾號已完成74次木星環繞飛行。儘管最近一次影像再次出現雜訊,團隊已將退火技術延伸應用至其他儀器與子系統,作為長期維護策略。NASA科學家指出,朱諾號不僅提供木星探測資料,更在太空器抗輻射設計與遠距維修技術上提供前所未有的實驗基礎,未來有望應用於地球軌道衛星、國防與商業太空任務。

朱諾號由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JPL)主導管理,隸屬於NASA新前沿計劃,並由多家美國與國際機構共同參與開發。此次退火成功案例,已於7月16日於納許維爾舉行的IEEE核與太空輻射效應會議上正式發表,受到國際太空科學界高度關注。 (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