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恒大遭港交所除牌

8月22日為最後交易日
14/08/2025
4214
收藏
分享
8月22日為最後交易日
8月22日為最後交易日

港交所上市委員會決定,自8月25日開市起取消中國恒大集團的上市地位,8月22日將成為其港股最後交易日。中國恒大於8月12日晚間公告,表示無意向港交所申請復核除牌決定。港交所公布,自8月25日開市起取消中國恒大集團的上市地位。 (網絡圖片)2009年11月5日,恒大地產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首日升34%。圖為時任恒大主席許家印(右二)、前新世界發展董事總經理鄭家純(左)、時任港交所行政總裁周文耀(右)。(網絡圖片)

中國恒大自2024年1月29日遭香港高等法院頒令清盤後已停牌近19個月。當日早上,法院應境外債權人申請開庭審理清盤案,當庭下令清盤,並委任安邁企業諮詢(Alvarez & Marsal Inc.)兩名董事總經理為清盤人。3月6日,港交所向中國恒大下達復牌指引,要求撤回清盤令並解除清盤人委任、恢復正常業務運作及資產價值、並完整披露重大信息。然而,由於該公司境外流動資金匱乏、經營幾近停擺,清盤人未能尋得可行重組方案,復牌未果。

根據港交所規則,上市公司連續停牌18個月可被除牌。法律界人士分析,恒大未能引入「白衣騎士」,債務重組告吹,退市幾乎成為必然。雖然退市不影響清盤程序,但港股上市平台作為重組中債轉股的潛在載體已失去實際價值。

不影響清盤進展

中國恒大指出,除牌後清盤人將透過清盤資訊網站定期向債權人公布進展。清盤人同日發布的進展報告顯示,截至2025年7月底,集團境外可變現資產總額約2.55億美元,其中直接持有資產僅約1100萬美元,附屬公司持有資產約2.44億美元;資產結構涉及多層股權嵌套與跨司法轄區公司,並牽涉內部交易及外部債權人,變現與資金回籠難度極高。截至7月底,已回籠約1.67億美元。

中國恒大的資金危機可追溯至2021年下半年,當年12月因未能履行2.6億美元私募債擔保責任,引發美元債交叉違約。此後一年多,公司與境外債權人多輪博弈,2023年3月曾提出境外債務重組初步方案,並於香港、開曼群島及英屬維京群島法院獲批。然而,2023年9月因地產主體恒大地產遭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不具備發行新票據資格,重組受阻;同月創辦人許家印因涉嫌違法犯罪被刑事強制措施。隨後,境外債權人分歧擴大,重組最終流產。

除牌意味中國恒大在港14年的上市歷史劃上句號,對股東而言,股份將失去在二級市場的流動性與交易價值,未來能否通過清盤程序獲得部分償付,取決於資產變現進度及債權分配結果。分析人士認為,恒大事件為港股及內地地產企業敲響警鐘,市場對房企資金鏈安全及財務透明度的關注度勢將進一步提升。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