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水二季度清倉中概股

全球基金轉向美國科技巨頭
19/08/2025
37373
收藏
分享
全球基金轉向美國科技巨頭
全球基金轉向美國科技巨頭

近期,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披露在2025年第二季度大舉拋售中概股的動作,引發市場廣泛關注。據8月14日提交的13F文件顯示,橋水清倉了在一季度大幅增持的阿里巴巴、京東及百度,並同時賣出拼多多、攜程、蔚來、貝殼、百勝中國等中概股,清倉總規模約14億美元。此舉與其此前「大舉加倉中概股」的策略形成鮮明反差。橋水基金第二季度大舉拋售中概股。(網絡圖片)

橋水並非孤例,專長科技股投資的Coatue Management亦大幅減持阿里巴巴近八成持倉,並清倉京東、貝殼與攜程,同步加倉英偉達、微軟等美國科技巨頭。億萬富豪David Tepper旗下Appaloosa Management減持阿里巴巴逾20%、京東13%、百度19%、拼多多超過50%。老虎環球則大幅增持亞馬遜和英偉達,同樣減碼拼多多。

整體而言,根據716家基金的二季度13F報告,阿里巴巴是被削減幅度最大的中概股,持倉市值縮水15.5億美元;京東、拼多多等熱門中概股同樣遭到普遍減持。

補貼戰拖累業績

投資人拋售中概股的背景,是多家平台巨頭在補貼戰中盈利承壓。京東8月14日公布的財報顯示,二季度普通股股東淨利潤同比下滑50.79%,主因是外賣與京喜等新業務投入巨大。阿里巴巴雖在2月宣布三年投資3800億元加碼雲與AI 硬體,曾令股價大漲,但自4月加入補貼戰後,業績即不及預期。高盛測算,補貼戰對阿里、京東和美團三家合計造成逾900億元盈利衝擊,阿里外賣虧損料達410億元,京東260億元,美團則減利250億元。

三個月來,阿里、京東、美團及攜程股價分別下跌約1%、7%、10%和2%,對比之下,騰訊同期上漲近15%。補貼戰已從外賣延伸至即時零售,並波及酒旅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13F僅涵蓋美股持倉,無法反映基金在港股及A股的配置。近期漲勢較好的中國資產集中於創新藥、算力概念股,以及高分紅的銀行、保險、資源類股。騰訊在8月13日公布的二季度業績超預期,收入同比增長15%至1845 億元,淨利潤增17%,遊戲與AI業務成為亮點,資本開支則同比大增119%至191億元。

中資基金同樣撤退

國內基金也普遍減持中概股。高瓴旗下HHLR二季度對阿里巴巴減持逾70%、京東減52.7%、貝殼減37.6%、網易減37.7%,並清倉攜程、百度、百勝中國、華住及亞朵等,但增持拼多多。高毅資產美股持倉市值從7.7億美元降至3.97億美元,清倉13檔股票,僅保留華住、拼多多與百勝中國為前三大持倉。景林資產則減持拼多多與阿里,增持滿幫與奇富科技。段永平同樣減持阿里,小幅加倉拼多多,並重倉美股科技龍頭。

分析人士指出,當前美國AI企業盈利增長明確,股價表現突出,對比之下,中國互聯網巨頭卻陷入燒錢補貼戰,投資焦點自然分化。一位國內投行經濟學家直言:「美企投入AI基建,落地見效快;我們卻砸數千億在外賣補貼上,原本的AI 承諾被擱置。」

電影《大空頭》原型Michael Burry旗下Scion資產管理則走出少數派路線,二季度清空中概股看跌期權,轉而買入阿里與京東的看漲期權,押注反彈。億萬富豪David Tepper旗下基金同樣大舉減持中概股。 (網絡圖片)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