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擴大全國碳市場建設

加快綠色低碳轉型
26/08/2025
2492
收藏
分享
加快綠色低碳轉型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發布《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碳市場的意見》,明確將碳市場作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和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政策工具。文件指出,中國已建立涵蓋重點排放單位的強制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及鼓勵社會自主減排的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體系,打造更具活力和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

根據文件,中國力爭到2027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基本覆蓋工業領域主要排放行業,自願減排市場覆蓋重點領域;到2030年,形成以配額總量控制為核心、兼顧免費與有償分配的全國碳市場,同時建成誠信透明、規則統一、國際接軌的自願減排市場,建立合理的碳定價機制,顯著提升減排成效。

擴大覆蓋與完善制度

文件提出,將根據行業特點、排放規模和數據基礎,有序擴大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行業範圍和溫室氣體種類。配額管理將逐步由「強度控制」過渡至「總量控制」,優先在碳排放總量相對穩定的行業落地。配額分配將實行免費與有償相結合,並逐步提高有償比例,同時建立配額儲備和市場調節機制,以維持市場穩定和流動性。

對現有地方碳交易試點,中央將加強指導和監管,鼓勵先行先試,但不再新建地方市場,並將建立定期評估和退出機制。

提升市場活力與金融支持

在自願減排方面,中國將加快方法學體系建設,優先支持具備顯著可持續發展效益的項目。政府鼓勵黨政機關、國企及社會團體在綠色供應鏈管理、大型活動和履行社會責任等領域積極使用「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抵銷碳排放,並強調要提升其國際認可度,助力企業參與全球碳中和。

文件明確,將逐步豐富交易產品,允許金融機構探索碳質押、碳回購等綠色金融產品,拓展企業碳資產管理渠道。銀行等金融機構可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參與交易,並適時引入非履約主體。未來,自願減排市場亦將逐步允許符合條件的自然人參與。

政府還將加強市場監管,嚴防操縱與違規行為,並建立履約風險預警機制,確保價格合理與交易秩序。

完善支撐體系與數據監管

在能力建設方面,中國將建立統一高效的管理體制,推進數字化、智能化的全國碳市場管理、登記與交易系統。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制度將加快標準化,並逐步向國家標準轉化。同時,將推動自動監測、加強計量器具管理和月度存證。

審定核查機構必須遵循客觀、公正、誠信原則,確保數據真實可靠;對數據質量保持穩定的企業,可適度簡化核查流程。對弄虛作假行為,政府將加大查處力度。

此外,文件提出要強化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的培育與監管,建立退出機制,推動形成更多具國際影響力的專業機構。 (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