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重創日本漁業 海膽產量銳減

北海道馬糞海膽蓋飯飆至1.8萬日圓
27/08/2025
6164
收藏
分享
北海道馬糞海膽蓋飯飆至1.8萬日圓

日本正面臨史上最炎熱夏季,極端高溫不僅衝擊農作物,也重創海洋生態。北部北海道與東北地區海膽漁獲量驟減,導致這款向來昂貴的高檔食材再度漲價,價格屢創新高。在北海道利尻島,一碗100公克的馬糞海膽蓋飯已售至1.5萬至1.8萬日圓,較數年前翻了一倍。

開業逾半世紀的利尻島「佐藤食堂」老闆直言,如今海膽蓋飯的價格令客人瞠目結舌,「一組客人只會合點一碗,其餘人改點拉麵或炒飯」。在東京築地市場,也有遊客抱怨:「我們原本是為了海鮮蓋飯而來,但現在貴到吃不下去,只好退而求其次,點文字燒、玉子燒這類小吃。」

馬糞海膽一向是奢侈美食,但如今高價已讓許多日本家庭即便在特殊場合也難以享用。根據報導,北海道餐廳內的馬糞海膽蓋飯售價已較疫情前翻倍,反映出漁獲減產與需求旺盛的雙重壓力。

海水升溫致漁獲驟減

利尻漁業協同組合專務理事山上辰昭指出,今年當地海膽漁獲量僅為去年的一半,近年來呈現持續減產趨勢。他表示,過去兩年,10公斤馬糞海膽的頂級批發價從4萬日圓漲至9萬日圓,幾乎翻倍。「我認為海水水溫上升才是主要原因,這真的很令人憂心。」

日本水產研究與教育機構首席研究員筧茂穗也證實,日本近海水溫近年上升約攝氏5度,令冷水魚種棲息環境受到嚴重影響。三文魚、秋刀魚等冷水魚產量過去20年大幅銳減,價格則暴漲近5倍。筧茂穗強調,暖流北移進一步打擊漁業,讓東北地區不再是傳統鮭魚產區。

食品價格全面攀升

漁獲減產與農作物歉收,使日本食品價格全面攀升。日本政府最新數據顯示,7月糧食價格年增7.6%,高於6月的7.2%,其中稻米因高溫導致產量下降,成為食品通脹的最大推手。新鮮食品價格漲幅更由6月的1.6%擴大至3.3%。在家庭收支方面,食品支出已佔家庭總開銷近三成,創下43年來新高。

決策官員普遍認為,日圓貶值推高進口成本是食品漲價的主因,但氣候暖化的風險正逐步浮現。過去,政策辯論常聚焦於貨幣與能源,但如今高溫引發的農水產品減產,已成為無法忽視的結構性問題。

海膽漲價的現象,不僅反映市場供需,也折射出氣候變遷對民生的衝擊。對餐廳而言,高昂的進貨價迫使他們調整菜單;對消費者而言,海膽蓋飯從「奢華享受」變成「遙不可及的奢望」。

一名擁有40年捕撈經驗的漁民坦言:「以前海膽豐收時,批發市場熱鬧非凡;現在捕獲量少到只能維持基本營收。」而在東京築地市場的遊客則表示,雖然失望,但「與其花大錢吃一碗海膽,不如嘗試平價的日本小吃」。 (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