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克西倫敦司法院塗鴉遭調查

神秘身份或將曝光
10/09/2025
3765
收藏
分享
神秘身份或將曝光

英國知名街頭藝術家班克西(Banksy)一直以匿名姿態活躍於藝術界,近30年來始終保持神祕。然而,隨著他在 倫敦皇家司法院(Royal Courts of Justice) 外牆完成一幅最新作品,警方已介入調查。外界憂心,若此案進入司法程序,這位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街頭藝術家之一的真實身份,可能首度被迫公開。

據《每日郵報》報道,班克西於9月8日在被列為 一級保護建築 的皇家司法院「女王大樓」外牆留下作品。畫面中,一名戴著假髮、身穿法袍並手持法槌的法官,作勢敲打一名倒地的抗議者;抗議者雖然滿身血跡,卻仍緊握寫有標語的布條。此作強烈的政治暗喻立即引發關注。

作品完成後不久,官方人員隨即以防護板將其遮蓋,並派出安保巡邏。倫敦警察廳隨後證實,已接獲「刑事損害」(criminal damage)報案並著手調查,目前正展開進一步詢問。

身份或因司法而揭露

班克西隨後在Instagram上傳該作品的照片,並以「倫敦皇家司法院」為題,確認這幅塗鴉確實出自其手筆。由於該建築屬於受保護歷史遺產,任何破壞行為都可能構成刑事罪名。若損害金額超過 5000英鎊,肇事者最高可面臨 10年徒刑;若低於此金額,則可能被判處 3個月監禁 或 2500英鎊罰款。

法律人士指出,若案件進入法院程序,班克西可能必須以真實姓名出庭,這將終結他長達數十年的匿名狀態。對一位以「隱身」作為藝術神話一部分的創作者而言,這無疑是劃時代的時刻。

影射集體逮捕事件?

觀察人士普遍認為,這幅塗鴉指涉近期的大規模逮捕。9月6日,倫敦市中心爆發聲援遭禁組織「巴勒斯坦行動」(Palestine Action)的示威活動,警方拘捕約900人,被形容為「英國史上最大規模集體逮捕」。

《每日郵報》評論稱,班克西的作品似乎以法官與抗議者的衝突畫面,對英國政府處理群眾運動的強硬手段提出批判。然而,英國法院及審裁處事務局(HMCTS)則表明,該建築作為受保護遺產,將必須移除塗鴉,並強調「HMCTS有責任維護皇家司法院的原有樣貌」。

班克西自1990年代後期活躍於街頭,以其極具諷刺意味的模板塗鴉(stencil graffiti)聞名。題材常觸及戰爭、資本主義、環境危機與社會不公,讓他迅速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他的作品散見於倫敦、巴黎、紐約、加沙甚至烏克蘭,往往在一夜之間出現,隨即掀起媒體與拍賣市場熱議。

極具市場價值

雖然身份始終未被正式確認,但2008年《星期日郵報》曾調查指出,布里斯托藝術家羅賓·甘寧厄姆(Robin Gunningham)極可能就是班克西本人。隨後學界與媒體也曾透過「地理分析法」比對塗鴉地點,推測其真實身份。然而,班克西本人從未出面證實,也未正面回應。這種「隱匿」不僅增加神祕色彩,更成為其作品價值的一部分。

班克西的市場影響力巨大。其代表作x(Girl with Balloon)在2018年倫敦蘇富比拍賣會上「自動碎紙」,成為震撼全球的藝術事件;該作品後以《愛在垃圾桶》(Love is in the Bin)之名重新問世,價格飆升數倍,以1860萬英鎊成交。 (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