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公告,第一大股東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深圳地鐵」)擬再提供20.64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借款,用於償還公司公開債本息。這已是2025年以來,深圳地鐵第10次出手支持,累計注入流動性近260億元。萬科今年仍有五筆境內債待兌付,存續本金合計達118億元。 (網絡圖片)
深鐵集團擬再提供20.64億元,用於償還萬科公開債本息。(網絡圖片)
2025年全年,萬科需兌付或行權的境內外公開債規模超過360億元。年初以來,深圳國資接管日常經營管理並迅速落實資金支持,使萬科得以按期償還243.9億元公開債。但截至2025年最後三個多月,萬科仍有五筆境內債待兌付,存續本金合計達118億元,流動性壓力依然沉重。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萬科合併報表前持有貨幣資金僅8.58億元,較去年底淨流出5,300萬元,總部資金幾近枯竭。這意味著深圳地鐵需持續注資,確保公司按時償債。
低息股東貸款置換高成本債務
公告披露,本次股東借款利率與前九次相同,均為2.34%,萬科須按季付息,顯著低於公開債平均2.90%至4.11%的成本。在股東支持下,公司得以用低息貸款置換高息債,改善債務結構。深圳地鐵同時保留要求萬科提供擔保的權利。過去多次借款中,萬科已以50%至70%抵質押率提供資產增信,包括萬物雲股權、杭州與嘉興項目公司股權,以及自持辦公樓與長租公寓。
萬科目前直接和間接持有57.12%的萬物雲股份,約6.61億股,其中55.80%已質押予深圳地鐵,市值合計122.16億元。新一筆貸款期限不超三年,自第四次借款起,雙方即設有展期選項,萬科可提前還款,若資金困難則可協商延期。
銀行融資受限 政府協調難見效
萬科的壓力不僅來自公開債。根據財報,截至6月底,公司一年內到期的有息負債達1,553.7億元,其中公開債僅佔274.19億元,其餘大部分為銀行貸款。受樓市低迷影響,銀行對房企授信態度謹慎。雖然深圳政府曾協調金融機構對萬科增貸,但進展有限。上半年,萬科僅獲得約30億元新增融資,其餘逾200億元再融資主要用於置換舊債。
深圳地鐵承壓但流動性仍充足
深圳地鐵自2017年以664億元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以來,屢次強調作為「耐心資本」將全力支持萬科。今年以來多次公開表態,將透過業務合作、資金支持及「軌道+地產」協同模式助力萬科化解債務風險。
然而,深圳地鐵自身盈利與流動性同樣承壓。2025年上半年,受萬科歸母淨虧損119.47億元拖累,深圳地鐵投資收益虧損31.32億元,最終錄得33.61億元淨虧損。同期,該公司基建投資規模維持高位,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負債合計318.8億元,同比增長38.43%。不過,得益於融資渠道充裕,深圳地鐵持有貨幣資金升至417.1億元。
中誠信國際評級報告顯示,截至3月底,深圳地鐵銀行授信總額6,099.5億元,尚有4,627.07 億元未使用,顯示其備用流動性充裕,具備持續支持萬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