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強颱風「樺加沙」的吹襲下,本澳昨日懸掛八號風球風力或以上時段長達15小時,其中,懸掛「十號風球」長達10.5小時,是本澳有氣象記錄以來,生效時間最長的「十號風球」。由於風暴潮與天文潮高潮位重疊,結果導致本澳大範圍的嚴重水浸,內港一帶最高水浸高度達1.51米。所幸「樺加沙」襲澳期間並未釀成重大事故,當局總結稱,是次有效應對「樺加沙」吹襲,得益於各範疇齊心協力提前做好預警及部署,以及全民共同築起社會的安全防線。澳門海關人員出動橡皮艇在內港區協助疏散市民。 (新華社圖片)
保安部隊及保安部門協助低窪地區人士提前疏散撤離。(新聞局圖片)
氣象局早在前(23)日下午5時已發出「八號風球」,至昨日清晨5時30分改掛「十號風球」,受「樺加沙」的核心環流影響,為本澳帶來狂風暴雨及雷暴天氣,本澳各區錄得最大10分鐘平均風速達12級,最高陣風更達14級。
多區水浸高度超過一米
受風暴增水影響,低窪地區水位繼續上升,為本澳帶來大範圍的嚴重水浸,內港區、康公廟(1.24米)、司打口(1.14米)及路環聖方濟各堂(1.11米)均錄得超過一米的水浸高度。其中,內港一帶最高水浸高度達1.51米,達紅色風暴潮警告級別。水浸期間,海關人員出動橡皮艇協助受困居民疏散撤離,警方出動水陸兩用救護車,接載有需要救援的市民。
八人因颱風受傷
事故統計方面,民防行動中心共錄得259宗事故報告,主要涉及處理有墮下風險的物件147 宗、塌樹及其他倒塌物71宗、地盤設施倒塌6 宗、火警23宗(當中大部分為電箱冒煙)、被困11 宗。期間共錄得八宗因颱風而受傷的個案,其中1 人重傷,需留院治療,沒有生命危險,另外七人受輕傷。
保安司司長、民防行動中心聯合行動指揮官黃少澤昨晚總結應對超強颱風「樺加沙」的工作時表示,在行政長官領導下,各範疇齊心協力提前做好預警和應對部署,儘管本澳遭受12級颶風吹襲和出現大面積水浸,但並未發生重大事故,並在短時間內讓社會基本復常。過程中,有賴各民防架構成員充分溝通、緊密配合,各項預警發佈、應對部署和防範措施都能提前到位及有效落實,充分體現各架構成員堅持底線思維,具備極強危機意識和高效協作、團結一致的精神,共同保障居民和旅客的安全及財產安全。對全體民防架構成員、社區民防聯絡機制成員的通力協作、各前線人員的辛勞付出以及居民的理解配合表示衷心感謝。保安司司長、聯合行動指揮官黄少澤在民防行動中心聽取工作匯報,並作出指示。 (新聞局圖片)
成功提早撤離3,236人
黃少澤又指,低窪地區疏散撤離計劃約於前(23)日下午 5時完成,期間成功撤離9,070戶、共3,236人,戶數較人數多是因需要撤離地點大部分是商鋪,沒有登記居住人口。為配合疏散撤離行動,社工局17間避險中心及4個緊急疏散停留點全面對外開放,期間共有705人次入住。
黄少澤續稱,今次應對颱風「樺加沙」的工作,充分體現由政府主導、社區多元參與、居民積極配合的現代應對民防工作模式,希望大家繼續保持警惕,齊心合力,全民共同築牢社會安全防線,使可能出現的自然災害對本澳帶來的影響減到最低。
黃少澤並轉達行政長官岑浩輝的慰問短訊,向各範疇公務人員,尤其是民防架構成員致意,「大家辛苦了」,並希望大家努力做好最後各項復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