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CEO兼阿里雲智能集團董事長吳泳銘提出一個宏大的人工智能願景: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實現已是確定性事件,但這只是起點,最終目標是推進「能夠自我反覆運算、全面超越人類」的超級人工智能(ASI)。
吳泳銘指出,為支撐這一藍圖,阿里巴巴正推進為期三年的3,800億元(人民幣,下同)AI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並強調未來仍將持續追加投入。他預期,到2032年,阿里雲全球資料中心的能耗規模將較2022年擴大10倍,以支撐ASI時代的運算需求。
在演講中,他形容實現ASI需要「海量能源、全棧技術,以及數百萬計的GPU和CPU」,並要與網路、晶片、儲存及資料庫緊密協作,全天候處理全球用戶的龐大需求。這意味著未來僅有少數(五至六家)超級雲計算平台能承載如此規模的挑戰。
ASI三階段演進路線
吳泳銘首次完整闡述了通往ASI的三階段路徑:第一階段是「智慧湧現」,AI透過學習人類知識逐漸具備泛化智慧;第二階段是「自主行動」,AI能運用工具、掌握程式設計以輔助人類,這正是當前的行業階段;第三階段則是「自我反覆運算」,AI可連接物理世界的全量原始資料,自主學習並最終「超越人類」。
他認為,在AGI邁向ASI的過程中,大模型將成為「下一代作業系統」,而AI雲則是「下一代電腦」。
為此,吳泳銘明確了阿里雲的戰略路徑:一是堅持通義千問的開源開放策略,致力於打造「AI時代的Android」;二是構建可支撐全球智慧算力需求的「超級AI雲」,為世界各地提供智能算力網路。
擴大投入 業務全面AI化
阿里巴巴近年已持續加大AI投入。吳泳銘早前在財報電話會中透露,過去4個季度,公司在AI基礎設施與AI產品研發上累計投入超過1,000億元。今年更實現AI大模型「N連發」,並啟用八個新資料中心,推動包括高德、釘釘在內的多個業務全面AI化。
最新財報顯示,2026財年第一季,阿里巴巴「AI+雲」業務表現亮眼,阿里雲收入按年增長加速至26%,創下三年新高。其中AI相關收入已連續八個季度保持三位數增長,並首次占到外部商業化收入的20%以上。
獲女股神青睞
阿里的AI戰略亦獲資本市場青睞。美國時間9月22日,華爾街明星基金經理伍德(Cathie Wood)旗下方舟投資(Ark Investment)時隔4年再度買入阿里巴巴股票。旗下金融科技創新ETF(ARKF)與下一代互聯網ETF(ARKW)合共斥資1,613萬美元,買入99,090股阿里巴巴股份。
業界人士分析,阿里巴巴正試圖透過大規模資本投入與技術布局,重新奪回AI時代的戰略主導權。若能順利推進,阿里雲或將成為全球僅有的幾個「超級AI雲」平台之一。吳泳銘的表態,也標誌著阿里從追趕者轉向挑戰未來科技格局制定者的新角色。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