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政府再度面臨停擺,自1981年以來已是第16次。9月30日,參議院針對2026財政年度臨時撥款案進行表決,結果僅獲55票贊成、45票反對,未能跨越通過門檻。若國會無法在午夜前達成協議,政府將於10月1日起關閉大批「非必要」業務,數十萬名公務員被迫休假,經濟與公共服務勢必受衝擊。
這場政治僵局,核心在於《平價醫療法》(俗稱奧巴馬健保)的補助問題。民主黨堅持將延長健保補貼納入預算,以避免年底到期後造成2400萬人保費大幅飆升。據無黨派凱澤家族基金會數據,影響最嚴重的將是佛州、德州等由共和黨主導、未擴大醫療補助的州份。
共和黨則主張健保補貼應另案處理,認為民主黨「綁架」臨時撥款法案,藉此討好選民並為2026年期中選舉鋪路。參院共和黨領袖圖恩(John Thune)直言,民主黨的堅持不過是「政治秀」。相對地,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則批評共和黨罔顧數以百萬計美國人的健保壓力,將國家推向危機。
特朗普:停擺是「清理」機會
總統特朗普態度更顯強硬。他在表決前夕表示,政府「很有可能」停擺,並揚言將藉此推動「不可逆轉的裁員」,削減他口中「民主黨人偏好的項目與人員」。他直言:「我們會裁掉很多人,他們都是民主黨人。」甚至點名要在預算中「剷除」民主黨推動的開放邊境與跨性別政策。
特朗普領導下的共和黨明顯右移,鮮少展現妥協意願。他們認為已在7月通過的「大而美法案」取得重大勝利,該法案增加國防與移民執法支出,並削減綠能及低收入醫療補助,以填補稅改造成的財政缺口。如今,他們無意在撥款談判上再向民主黨退讓。
民主黨選民要求強硬對抗
與2018年短暫關門時不同,民主黨內部承受的壓力明顯減輕。當年多名來自紅州的民主黨參議員因恐失選而迅速妥協,如今這些席次已多由共和黨奪走。反而,民主黨如今的壓力來自選民與社運人士,他們要求民主黨「堅守底線」,維護健保補助。
民主黨意識形態也已左移,對醫療議題更為堅定。他們明白政府關門可能導致政治反彈,但也認為若輕易投降、不求回報,將在未來政治對抗中失去所有籌碼。因此,多數民主黨人寧可承受停擺後果,也要迫使特朗普政府讓步。
若停擺成真,約有75至80萬名聯邦雇員將被迫無薪休假,包括科研機構、小企業管理局、客服中心等部門將全面關閉。軍人、邊境安全與執法人員雖需持續上班,但短期內也領不到薪水。
國家公園可能關閉,食品援助、學生貸款、學前教育等計畫將縮減。航空業警告航班或出現延誤,勞工部將暫停發布就業數據,進一步打擊經濟信心。據分析師估計,停擺每持續一周,美國GDP增長率將下降0.1至0.2個百分點。
更引人關注的是,特朗普公開表示停擺不僅是「休假」,還將伴隨「永久裁員」,已導致本周逾15萬名聯邦員工主動離職,創下近80年來最大規模流失潮,顯示政府內部士氣低落。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回顧,2018至2019年的35天停擺,造成110億美元經濟損失,其中30億美元永遠無法彌補。如今,隨著兩黨分歧加劇,預算僵局已成「新常態」。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