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20日公布數據顯示,2025年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8%,較第二季度回落0.4個百分點。前三季度累計GDP同比增長5.2%,高於年初全國兩會設定的「全年增長約5%」目標。儘管外部環境複雜嚴峻、部分產業動能放緩,但官方強調,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的基本面未變,全年增長目標仍有望達成。
根據統計局資料,2025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符合市場預期。財新調查顯示,14位經濟學家預測均值為4.8%,預測區間介於4.5%至4.9%。從環比來看,經季節調整後,三季度GDP環比增長1.1%,較二季度提升0.1個百分點,顯示經濟增速邊際改善。
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三季度經濟增速回落,主要受外部不確定性上升及國內結構調整壓力影響。發言人指出,第三季度以來,部分國家濫施關稅、破壞全球供應鏈與貿易秩序,單邊主義與保護主義抬頭,國際經貿環境更加複雜嚴峻,影響中國出口表現。同時,中國正處於經濟結構轉型關鍵期,新舊動能交替帶來短期陣痛,一些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仍待化解,部分行業增勢明顯放緩。但他強調,這些都是「發展中的問題、轉型中的問題」,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不會改變。
就業情況整體保持穩定
從產業結構看,第三產業依舊是主要拉動力,增加值同比增長5.4%,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1.8%;第二產業和第一產業分別增長4.2%與4.0%,貢獻率分別為31.3%與7%。這顯示服務業仍是中國經濟穩定擴張的重要支撐。
就業情況方面,第三季度整體保持穩定。9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31個大城市的城鎮調查失業率亦錄得5.2%,連續七個月與全國平均持平。前三季度平均失業率為5.2%,與上半年持平。同期,全國企業職工每周平均工作時間達48.6小時,為今年2月以來最高水平,顯示勞動市場仍具韌性。
統計局表示,前三季度中國經濟整體保持平穩增長態勢,為完成全年目標打下良好基礎。隨著「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人工智慧、綠色製造、新能源、數位經濟等領域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政策層面上,近期宏觀調控持續加力,包括貨幣政策穩健寬鬆、地方專項債加快發行、促消費及穩房市政策密集落地,均為四季度經濟提供支撐。
發言人強調,中國擁有充足的政策空間與工具儲備,包括貨幣、財政及產業政策的協同運用,能夠有效應對外部衝擊與內部壓力。他指出:「儘管短期波動難以避免,但經濟恢復的基礎在鞏固,全年5%左右的增長目標實現有基礎、有支撐。」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