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交三航局設計建造的全球首個海風直聯海底數據中心示範項目,在上海臨港正式宣布落成。該項目作為全球首個「海上風電+海底數據中心」一體化工程,標誌著我國海洋能源與數字基礎設施融合發展邁出關鍵一步。中交三航局港灣院憑藉其海洋工程專業設計能力,為臨港數據中心的高效建造與安全施工保駕護航。

項目主體結構包含上部組塊、導管架、數據艙及鋼管樁四大部分,數據中心整體高約96米、總重約1950噸,設計工作面臨極高挑戰。港灣院設計團隊綜合考慮上海臨港風電場風浪大、泥沙多等不利因素,結合舾裝、管道、暖通和消防等多種工藝,協調搭建各功能組塊,首創具備造價低、安全係數高、功能多、結構輕盈等特點的「海底數據中心新型結構」,使各組塊功能達到最優,突破性解決海底數據中心設計難題。
在設計過程中,安全與穩定為首要前提。港灣院團隊將數據艙改為「圓筒立式結構」,從內部擴大可使用面積,外部減少海浪拍擊,提升結構在風浪中的整體穩定性。此外,團隊針對海域條件進行研究,創新採用數據中心整體運輸模式,於工廠完成結構及舾裝建造後,直接運至海上安裝即可投入使用,大幅降低海上安裝調試成本。
工期緊張是另一大考驗。數據中心須於9月30日交付,設計團隊僅有兩個多月時間完成設計與出圖。港灣院於3月初召開項目策劃會後,成員迅速分工,同步推進各部位設計,並與南通海洋公司密切溝通,提前對接施工細節。團隊秉持「早出圖一天,就能為建造多贏一天時間」的信念,加班加點每3至5天出一版改進方案,反覆迭代驗算,最終於5月29日完成第一版完整圖紙,為6月17日主體建造開工奠定基礎。
設計完成後,團隊未鬆懈,每週派遣技術骨幹駐場輪班,現場解決材料採購、節點建造等問題,持續優化方案。港灣院的設計還通過法國船級社審查,並主動提供技術服務,包括評估啟東基地碼頭承載力、復核數據艙吊裝數據,以及參與穩樁平台設計,確保鋼管樁精準沉樁與主體安裝順利。
本次項目中,港灣院以「設計先行」優勢,應用自主研發的超高强度混凝土和全生命健康檢測系統,推廣「創新設計+創新成果」的科技成果轉化新模式,不僅為三航局重大項目落地提供技術支撐,更為綠色低碳領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