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艦正式入列 

中國航母邁入電磁彈射時代
09/11/2025
2984
收藏
分享
中國航母邁入電磁彈射時代

中國第三艘航空母艦、首艘採用電磁彈射系統的「福建艦」,於11月5日下午在海南三亞某軍港舉行入列授旗儀式,標誌中國海軍正式邁入「三航艦」與「電磁彈射」時代。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自出席授旗儀式並登艦視察,象徵中國航母建設進入由最高層主導的新階段。

央視報道指出,授旗儀式於當日下午4時30分舉行,習近平向福建艦艦長與政治委員授予「八一軍旗」,勉勵全體官兵「不斷提升專業技能和打仗本領,為福建艦戰鬥力建設貢獻力量」。他隨後登上艦島與甲板,視察艦載機甲板佈局與艦上設施,並進入彈射綜合控制站觀摩電磁彈射流程,親自按下彈射按鈕。隨著甲板上空載的動子如離弦之箭般彈出,這一畫面被官方形容為中國航母技術「跨越式突破」的象徵。

報導稱,福建艦採用的電磁彈射系統為習近平「親自決策」推動,代表中國航母全面進入新一代科技體系。習近平登艦期間還前往駕駛室簽署航泊日誌,並視察官兵餐廳與宿舍,了解生活與後勤保障狀況,強調「要把保障工作做得更細更實」,展現對艦上士兵的關切。

福建艦舷號「18」,滿載排水量超過八萬噸,是目前中國海軍現役噸位最大的艦艇。艦面配置三條電磁彈射軌道與四條阻攔索,可同時進行多架艦載機起降。與「遼寧艦」與「山東艦」的滑躍起飛方式相比,福建艦的電磁彈射能顯著提升艦載機起飛效率與載荷能力,使艦上戰機可攜帶更多燃料與武器,出擊率提升約三成,被視為中國航母設計史上的關鍵飛躍。

福建艦自2016年動工、2022年6月下水命名,今年9月赴南海展開首次實戰化訓練,期間已完成殲-15T、殲-35與空警-600等多型艦載機的彈射起降測試。軍方人士形容,該艦集成了多項首次實裝的國產技術,是中國航母邁向「智能化、模組化」的重要標誌。

解放軍海軍新聞發言人冷國偉8日表示,福建艦將常駐三亞軍港,部署地點考慮戰備需求、港口條件及後勤能力。艦載機滿編上艦時程尚未公布,但殲-35、殲-15T、殲-15D、空警-600及直-20系列艦載直升機等研製與測試「按計劃穩步推進,相信不會等太久」。他並強調,福建艦入列後仍將持續進行系統測試與艦機適配訓練,檢驗平台穩定性並形成編隊作戰能力。

冷國偉指出,中國發展航母「不針對任何國家與特定目標」,完全出於維護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的需要,體現中國一貫奉行的防禦性國防政策。至於外界關心的航母命名制度,他表示,中國航母以省級行政區命名,最終由中央軍委批准確定,「並不存在所謂的『航母命名庫』」。

隨著福建艦正式入列,中國航母部隊進入「三艦並行」的新時代。分析指出,遼寧艦主要負責訓練與戰術演練,山東艦擔任區域防禦與近海任務,而福建艦將成為具備遠海作戰與持續投射能力的主力艦。其服役不僅代表中國海軍戰略由「近海防禦」轉向「遠海護衛」,也意味北京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存在將進一步鞏固與擴展。 (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