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晶片製造商安世半導體(Nexperia)事件出現重大轉折。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Maroš Šefčovič)8日證實,中國同意在「僅限民用」前提下,恢復向歐洲汽車產業供應安世半導體晶片,意味中歐在晶片供應爭端上迎來破冰。
中國同意荷蘭經濟部派員來華磋商安世半導體爭議的請求。 (網絡圖片)
謝夫喬維奇在社交平台X上發文指出,中國將豁免部分出口許可要求,恢復安世晶片出口,以保障歐洲汽車供應鏈穩定。他強調,歐方正與中方及荷方保持密切溝通,期望建立「持久且穩定」的合作框架。
荷蘭總理史庫夫(Dick Schoof)則於7日在聯合國氣候大會期間透露,中方已通知荷方,允許安世自中國工廠恢復供應晶片,稱此舉是「中荷外交協調」及「中美貿易緩和」的直接成果。
中國商務部:尚未見荷方實質行動
中國商務部隨後回應稱,至今尚未看到荷方在「停止侵害中資企業合法權益」與「穩定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方面的實際行動,但已同意荷蘭經濟部派員赴華磋商,期望荷方提出具體建設性方案。
該事件源於荷蘭政府於9月30日以「國安」為由,援引自1952年從未啟用的《物資供應法》,以部長令形式奪取安世公司控制權。此前一天,美國商務部發布「50%穿透性規則」,對聞泰科技等中資持股企業追加出口限制,荷方行動被認為與美國協調一致。
然而,中美10月30日宣布互相暫停相關出口管制一年,美方政策鬆動令荷方立場陷入尷尬。
商務部稱,荷蘭的表態「 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 」,應盡快提出具體、建設性的方案。 (網絡圖片)
歐洲車廠受惠 供應鏈危機緩解
隨著中國1日宣布對符合條件的出口企業豁免許可,包括德國歐摩威(Aumovio)在內的多家零部件供應商陸續獲批恢復供應。據《金融時報》報導,歐摩威已取得豁免許可,安世晶片出口恢復,其客戶涵蓋福斯(Volkswagen)、Stellantis及BMW等汽車巨頭;本田與博世亦傳出恢復供貨。
據悉,安世在德國及英國設有晶圓廠,封測環節主要位於中國,佔其總產量約八成。荷蘭的強硬行動曾引發歐洲汽車業連鎖反應,多家車廠警告若爭端持續,數日內恐停產。
荷蘭或暫撤干預令 中美緩和成關鍵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稱,荷蘭政府準備暫緩或撤銷對安世的干預令,條件是中國晶片出口恢復並經核實,且安世在中荷兩地的財務問題同步解決。若進展順利,最早或於本周內撤銷干預。
荷蘭經濟事務部長卡雷曼斯(Micky Adriaansens)6日已公開表示,歡迎中國允許恢復出口,並稱這與中美協議一致,預計晶片「幾日內」可送達安世客戶手中。
香港大學地緣政治分析師菲格羅亞(Sebastian Contin Trillo-Figueroa)指出,荷蘭奪權舉動原本被包裝為「國安必要性」,但美國總統川普的一句「暫停出口管制」令其正當性瞬間崩解,使荷蘭同時面臨法律一致性、政治可信度與產業存續的多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