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特區政府公佈四大項目之一的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的相關構想和選址,並就該項目的規劃持續收集意見。筆者認為,本澳正處於經濟深度調整的關鍵時期,旅文區的謀劃有助深化澳門“一中心”及“一基地”定位之內涵,並豐富文旅發展的綜合體驗和吸引力。
旅文區的地理位置優越,“雙地段”的選址除有利於形成整體景觀和文化互動,同時項目周邊更有着不同的文旅資源,應加強整合。為此,建議政府強化頂層設計及跨部門合作,通過統籌串聯周邊豐富旅遊資源,例如中區現有的歷史城區、海濱綠廊、中葡商貿合作綜合體及社區商圈等,打造成一條匯文、商、旅、展於一體的綜合旅遊路線,帶動內港及舊區一帶的資源及人流互動,同時放大本澳歷史文化片區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此外,鑑於舊區空間小、配套設施匱乏等歷史問題,成為發展制約的重要因素,故如何打造“小而精”的旅文區,讓傳統社區講好自身故事,使項目能有效地為歷史城區促進人流和留客消費,創設恆常性誘因。因此,建議加強項目綜合配套建設,如咖啡輕食、文創周邊、多功能展覽空間及交通配套等;同時,聯動兩岸優美的海岸線景觀及持續性的藝文活動,打造一個系統多元的旅遊文化區域,為文旅深度遊發展提供動態與靜態結合的體驗和消費場景,讓未來能透過項目建設與舉辦不同活動,賦能中小微企提升生存空間和競爭力。

民青會副理事長黎俊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