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為社會詬病的亞馬喇前地巴士站雨篷,近期已加設低透光玻璃膜,加強遮陽效果,提升乘客候車舒適度,社會大眾樂見當局聽取民意並作出改善。然而,現時仍有不少露天巴士站候車環境欠佳,部分更沒有站立空間,亟待優化。
根據當局資料顯示,目前全澳有91個露天巴士站因行人道狹窄、位於山邊或周邊種有樹木等因素,暫未設置候車亭。為此,當局將針對其中15個站點,研究增設候車亭的可行性。事實上,以鷺環海天酒店-2巴士站為例,該站點設於花圃旁,相較於鷺環海天酒店-1及竹灣豪園-1等位於山邊,空間受限的站點,明顯更具條件更換為候車亭,卻至今仍未進行優化。為有效改善乘客候車環境,避免日曬雨淋,當局應積極協調各相關職能部門,儘快推動現場空間環境的改善工作,為設置候車亭創造有利條件;同時,也應與斜坡整治部門進行協調和研究,逐步優化山邊巴士站的候車環境。
與此同時,巴士路線規劃亦同樣值得關注。盧廉若馬路及七潭公路一帶路段有多座私人住宅樓宇,居住人口約1,600人,目前僅得35 路線直達有關路段,且該路線僅於離島區內行駛,居民如要往返澳門半島,必須步行至周邊巴士站點,才能搭乘往返澳門半島的巴士,加上站點有一定的距離,不僅造成出行不便,也降低了該區的公共交通可達性。建議當局因應實際出行需求,研究增加停靠該區域的巴士路線,加強區域之間的連接,以完善整體公交網絡。
必須強調,巴士是本澳現階段最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要鼓勵居民搭乘巴士出行,改善候車環境的舒適度與安全性,以及完善路線規劃等工作至關重要。為此,當局應從設施升級與服務優化兩方面着手,切實提升居民的出行體驗,進一步鞏固“公交優先”的政策目標。

立法會議員、社會服務者李良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