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在加碼投入即時零售與科技基礎設施之際,第三季盈利能力出現明顯壓力。公司於 11月25日公布2025年三季度業績,收入達2,477.95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 5%,略高於市場預期;若剔除已出售的高鑫零售及銀泰收入,本季基本盤增速達15%,反映核心業務仍維持穩健擴張。
然而,在「淘寶閃購」補貼戰及 AI+雲基礎設施的持續投入下,盈利端承壓加劇。公司三季度經調整 EBITA 大跌 78% 至 90.73 億元;淨利潤亦因投入加大及一次性項目影響,同比下降 53% 至 206.12 億元;非公認會計準則下的淨利潤更大降 72% 至 103.52 億元,遠低於市場預估的 168.03 億元。
阿里巴巴集團 CFO 徐宏表示,公司的策略是將利潤與自由現金流投向未來布局,短期盈利波動屬於預期範圍。過去四個季度,公司在 AI 與雲基礎設施方面的資本開支累計達 1,200 億元,對中長期競爭力至關重要。
在具體業務中,阿里巴巴中國電商集團本季收入達 1,325.78 億元,同比增長 16%,增速較第二季的 10% 進一步提升;但因「淘寶閃購」強力補貼及技術投資,該分部經調整 EBITA 同比下滑 76% 至 104.97 億元。若排除閃購業務虧損,核心電商經調整 EBITA 仍錄得中單位數增長。
淘寶天貓電商主站的收入同比增長 9% 至 1,029.33 億元,其中客戶管理收入增長 10%,主要受「全站推廣」滲透率提升及新收費項調整帶動。即時零售業務則成為收入亮點:在補貼推動下,「淘寶閃購」與餓了麼貢獻的即時零售收入同比大增 60% 至 229.06 億元,帶動用戶活躍度回升。阿里表示,隨著履約效率提高,自 9 月起即時零售的單位經濟效應已有顯著改善。
中國批發平台 1688 本季收入 67.39 億元,同比增長 13%,因付費會員及相關增值服務收入提升。
國際業務方面,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AIDC)收入增長 10% 至 347.99 億元,增速較過往數季放緩。國際零售收入為 280.68 億元,同比增長 10%,受速賣通與其他跨境零售帶動,但同時受到匯率波動影響。值得注意的是,AIDC 本季經調整 EBITA 扭虧為盈,錄得 1.62 億元,而去年同期虧損達 29.05 億元,主要因物流成本下降及業務效率提升,其中速賣通 Choice 業務的單車經濟改善最為顯著。
雲智能集團表現持續強勢,收入增至 398.24 億元,同比大增 34%,創下歷史最高增速。公共雲業務是主要動力,其中 AI 相關產品收入已連續九個季度錄得三位數增長。本季阿里雲外部客戶收入同比增長 29%,推動雲分部經調整 EBITA 同比增長 35% 至 36.04 億元。
包括盒馬、菜鳥、阿里健康、高德等在內的其他業務收入下降 25% 至 629.69 億元,主因處置高鑫零售與銀泰帶來的收入減項,但盒馬、阿里健康、高德仍維持增長。高德 10月1日的 DAU 最高突破 3.6 億,創歷史新高。
阿里集團本季經營現金流大幅降至100.99 億元,同比減少 68%;自由現金流亦由去年同期流入137.35億元,轉為本季流出 218.4 億元,顯示補貼及基礎設施投入帶來壓力。
資本市場方面,阿里三季度以 2.53 億美元回購 1,700 萬股普通股。截至 2025 年 9 月底,公司仍有191億美元回購額度,有效期至 2027 年 3 月。員工人數亦較上季增加 2,950 人至 12.67 萬人。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