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的《射鵰英雄傳》於1975開始在報章連載,超過六十年後,《射鵰》英譯本第一卷《英雄誕生》(A Hero Born)今年二月在英國出版,之後計劃每年推出一本,《射鵰》三部曲將分十二年出版。
金庸雖是當代最暢銷的華文小說家,但其小說在西方卻鮮為人知,完整英譯本僅三部,分別為《雪山飛狐》、《鹿鼎記》以及《書劍恩仇錄》。對譯者而言,「金庸體」的半文言半白話及許多武功招式是一大挑戰。
《射鵰英雄傳》在問世六十多年後,終於在英國出版英譯本,推手是有著瑞典與英國血統的譯者郝玉青(Anna Holmwood)。
現年32歲的郝玉青為土生土長的英國人,在牛津大學研讀歷史與中文,到台灣學習時經朋友推薦看金庸,並從此迷上。學成後郝玉青從事瑞典文和中文的翻譯與出版的相關工作,機緣巧合之下與一名代理商聊到金庸,兩人一致認為應該把金庸引入英國。
為了向西方世界宣傳,郝玉青將金庸比喻為中國版的托爾金(J.R.R. Tolkien),《射鵰三部曲》則是中國版《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
郝玉青認為,金庸的作品帶有歷史與一些奇幻色彩,這些元素是她把金庸比喻為托爾金的原因。
郝玉青計劃在每年農曆春節期間出書,以後將陸續推出《射鵰》三部曲另兩部曲《神鵰俠侶》(The Return of the Condor Heroes)和《倚天屠龍記》(Heaven Sword and Dragon Sab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