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信號分三級

教育界贊同 專家憂心
22/07/2019
45044
收藏
分享
教育界贊同 專家憂心
教育界贊同 專家憂心
教育界贊同 專家憂心
教育界贊同 專家憂心

澳廣視時事節目「澳門論壇」昨日探討修訂暴雨警告信號議題。(吳泳欣攝)

李志輝擔心,若將暴雨警告信號分為三級,操作上容易出現技術問題。 (資料圖片)

青洲小學校長張捷認為,可討論是否恢復昔日的暴雨警告信號分級制度。(吳泳欣攝)

氣象局近期研擬修訂暴雨警告信號,引起各界不同的反應。有教育界人士認同修訂信號分級,將能更準確反映具體天氣情況,又建議各部門藉此機會一併考慮

更多細節情況,例如上課途中發出暴雨信號,或者信號取消後的復課安排,但有專家就擔心操作上容易出現技術性問題。

澳廣視時事節目「澳門論壇」昨(21)日邀請嘉賓探討修訂暴雨警告信號議題。青洲小學校長張捷表示,今次修訂從預警的角度而言是合適的,分級有助提醒市民警惕暴雨的來臨,不是壞事。但他關注當局能否更清晰表明每個級別反映的情況,其中對於當局初步擬定的第一級「累積雨量較少,影響出行」亦持保留意見。他又提到,過去氣象局將暴雨信號分為「紅雨」及「黑雨」兩級的做法,具一定預警作用,是否要恢復昔日的分級制度亦有討論空間。

張捷:可賦予教青局及學校適當權限

由於近年來氣象局的天氣預測有時與實際情況有出入,對於是否贊成學校和教青局因應各地區情況自行決定停課,張捷認為仍然需要有統一標準作依據,否則對學校或家長而言都很混亂,但若暴雨警告信號已發出,可適當賦予教青局及學校權限,決定哪些地區應該停課。

天主教學校聯會校長理事吳世華則表示,更關注假如當局在學校上課途中發出暴雨信號時,學校應該如何決定是否停課,如何保障學生安全的同時,又不影響教學工作,認為值得商討。

群力:應依據本地情況制

群力智庫中心副理事長張淑玲指出,珠海、香港和澳門三地的氣象制度及標準有明顯差異,盲目跟從未必是好事,應根據本地情況和居民需求去制定;但認同有需要跟鄰近地區加強溝通,借鑑對方的優點改善自身的不足。

另外她希望氣象局就暴雨警告分級釋出更多資訊,包括各個級別所對應的累積雨量即是多少。

李志輝:操作容易出問題

對於修改暴雨信號,澳門天文學會會長李志輝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一般而言,一小時內降雨量達20毫米即可稱為暴雨,50毫米至75毫米以上為極大暴雨,若暴雨是局部地區性的又有不同解讀,若簡單分為三級,可能造成操作上的問題。

李志輝說,一個城市的排水疏導做得好,基本暴雨不會造成十分大影響,而本澳現時某些地區大雨時出現水浸,原因是經常進行路面工程及市民缺少公德心,「周圍倒垃圾」,引致渠口淤塞,排水出現問題。

他認為,若將暴雨警告信號分為三級,操作容易出現技術性問題,會引發一些爭議,因為過往根本沒有這個機制,為何時至今日才需要有?「如果個個落大雨都唔想返工、唔想返學,咁即係想點」?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