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有桶唔用拜完又唔執嘢

七月十四祭祀「鬼」咁亂
19/08/2019
33554
收藏
分享

每年踏入農曆七月期間,市民大眾通常在入黑後,會自備香燭、金銀衣紙以及糖果、白飯等的祭品於路邊拜祭,俗稱為「燒街衣」,是「盂蘭節」的傳統習俗之一。(黃嘿文攝)

在台山「牌坊」下,有眾多居民聚集參與「盂蘭節」祭祀活動。(黃嘿文攝)

記者在現場所見,有市民在「燒街衣」時並沒有使用化寶桶,燃點著的街衣隨風飄揚,非常危險。(黃嘿文攝)

滿地祭品、冥鏹火種、煙霧瀰漫,是農曆七月鬼節「盂蘭節」澳門的街頭「奇景」。雖然市政署在本澳各區街邊設置280個燒衣桶供市民「燒衣」,但大部分市民仍按傳統習俗,於家中附近路邊「燒街衣」,燃點香蠋、大撒「溪錢」,一旦處理不當,不單影響市容、破壞環境衛生,更有可能造成火災嚴重後果。

每年踏入農曆七月期間,市民大眾通常在入黑後,會自備香燭、金銀衣紙以及糖果、白飯等的祭品於路邊拜祭,俗稱為「燒街衣」,目的是讓那些無依的遊魂野鬼有衣物禦寒,有食物裹腹。「燒街衣」主要在農曆七月至十四最熾烈,市政署為了方便市民焚燒冥鏹,於本月1日至20日(農曆七月初一至二十)期間,在黑沙環區、祐漢區、台山區、筷子基區、青洲區、氹仔及路環市區的公共街道設置280個印有IAM字樣的燒衣桶,並呼籲市民應注意安全,盡量使用化寶桶及避免於路中心、大廈出入口或車輛停泊處焚燒冥鏹,祭祀完畢後須清理物品及待火種熄滅後才離開。

有桶唔用直接在路邊燒衣 記者直擊險中招

然而,在「盂蘭節」正日農曆七月十四,本報記者在關閘、台山牌坊等一帶觀察,發現晚上6時入黑後,於路邊「燒街衣」祭祠的市民愈來愈多,地上擺放大量祭品、餅乾、糖果等應有盡有,路邊香蠋烈焰濃煙充斥,每隔約100米便有一個市政署設下約一米高燒衣桶,但記者留意到個別的燒衣桶只距離電單車泊位、垃圾桶、雜物等易燃物品數米,但「燒街衣」市民眾多,有居民直接於燒衣桶旁邊另起「爐灶」燒衣,記者走近些少,頭髮已染上灰麈,更因吸入濃煙微感不適;記者再走入窄街後巷,更發現有市民沒有自備燒衣桶,直接在街邊燃燒「金銀衣紙」,隨風一飄,採訪的記者亦差點「中招」;更有居民於大量的紙皮箱旁燃燒,簡直危機重重。

消防局表示,從8月1日至14日,共處理19宗懷疑燒街衣所引致的火警。早前在沙梨頭家冷巷,疑有人燒街衣後,沒有將火種完全熄滅就直接倒入垃圾桶,導致垃圾桶着火焚燒,波及旁邊一輛電單車。泊車在附近的駕駛者黃先生無奈嘆:「澳門環境就係咁,冇辦法,擔心唔嚟」,他認為市政署設置的燒衣桶較分散,建議可集中一個地區,並遠離電單泊位等雜物旁,才供市民燃燒,但具體仍待政府妥善安排。

根據《公共地方總規章》規定,市民大眾必須於適當容器內焚燒冥鏹等紙祭品;儀式結束後需清洗及打掃現場等,否則會觸犯相關規定,可被罰款澳門幣600元。市政署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署方已加派稽查員進行巡查工作,同時要求清潔專營有限公司加派人員跟進各區街道的清潔情況,截至本月14日為止,對涉嫌沒有使用容器焚燒冥鏹的違規行為作出17宗檢控,並對公共地方祭祀的市民發出269宗口頭勸喻。但根據記者現場所見,部分拜祭的居民並不符合規章規定。

(編輯:黃嘿文)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