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事體大 短期調控非長遠之計
09/09/2019
23771
收藏
分享
豬事體大 短期調控非長遠之計
豬事體大 短期調控非長遠之計

中國人的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是豬肉,據統計,中國人肉類消費超過60%是豬肉,因此有關豬的事,就是大事。在豬肉價格刷新七年半高位之後,內地7月CPI同比上漲2.8%,創17個月新高,8月的數據即將在9月10日公布,外界都在觀望CPI漲幅會不會一舉破3。

今年以來,從「水果自由」到「雞蛋自由」,再到現在的「豬肉自由」,民生物價議題是內地民眾熱議的話題,相較於本澳,內地受貿易戰及非洲豬瘟疫情影響承受較多波動。媒體報道,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在一場會議上對豬肉供應穩定發出軍令狀,認為豬肉價格波動甚至會影響即將到來的70周年國慶。

豬事體大,包括發改委丶農業農村部丶交通運輸部丶商務部都已經推出措施,一方面放鬆養殖業環境保護要求,撤銷養殖限制,一方面對養殖業丶消費者層面做出補貼,希望短期內穩定供應。其中,商務部在8月初頂著62%的高關稅(9月1日起變成72%),進口一萬噸美國豬肉,可說是不計代價。

不過,即使從政策補貼丶增加進口等層面著力,短期內仍然很難穩定供應。依照官方說法,截至今年7月,非洲豬瘟疫情共撲殺生豬116萬頭,根據荷蘭合作銀行估計,今年中國生豬產量可能下降1.5億至2億頭,這個數字的短缺不是靠增加進口可以填補。按照生豬周期,從母豬懷孕到生仔,再到育肥出欄,約需要十個月時間,若能繁母豬存欄數量至今仍在下降,豬肉供應緊張的情況勢必會持續到明年。

更結構性的問題是,非洲豬瘟帶來的間接影響,令大小養殖業卻步,小型養殖戶無法承受衝擊退出市場,大型養殖業又因為規模化養殖,發病率高,即使豬肉價格飆升,在沒有有效疫苗以前,大型養殖業不敢貿然補欄。另一項結構性因素,是人民幣近期的貶勢,這對於仰賴進口豆粕的養豬戶來說,意味著成本仍在持續上升。風險不減,成本上升,這些負面因素是否能夠被價格誘因與政策補貼抵銷,進而產生穩定供應的效果呢?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可能因為農業補貼進一步惡化。在早前的生豬撲殺行動中,撲殺費用由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分攤,貧困地區由中央政府補貼較多,疫情可能因此出現黑數(如養豬大省山東只通報一例豬瘟個案),假如有些省份為了節省開支瞞報疫情,如今的補貼政策又要如何精準落實到位?

市場的問題還是要由市場解決,價格可以調控,供應可以用冷凍庫存應急,但要重塑一個完整健康的生豬供應鏈,便需要恢復市場的信心。內地政府必須正視疫情的嚴重性,排除虛偽瞞報的可能性,同時加速研發有效疫苗。另一方面,因為鼓勵養豬而放鬆的環保要求,必須有計劃地恢復,假如因為豬瘟疫情走上回頭路,也為免得不償失。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