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遜贏了

但保守黨還是保守黨嗎?
16/12/2019
10999
收藏
分享
但保守黨還是保守黨嗎?
但保守黨還是保守黨嗎?

保守主義(conservatism)在西方政治哲學的脈絡中,雖然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涵義,但所有關於「保守」的政治立場,都有一個基本的內涵,就是強調「既有的價值」。「保守」並非相對於「進步」,也不意味著反對「進步」,而是相較於激進的改革,保守主義相信前人累積的智慧,相信歷史傳承下來的制度,才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因此,保守主義面對問題,傾向對已建立的制度進行修補,盡可能減少政府干預,而非由一位英雄、強人來推倒重建,或者激進的政策干預。

剛剛結束的英國大選中,保守黨在約翰遜領導下拿到365席,創下自1987年戴卓爾夫人以來保守黨最大的勝利,科爾彬率領的工黨則拿到203席,是1935年以來最慘的敗仗,浪漫的左派輸給了激進的右派,表面上保守黨以歷史性的大勝奠定這一時代在黨史中的地位,但約翰遜的瘋狂卻也讓保守黨的靈魂愈來愈模糊。

年美國大選與今年的英國大選有許多相似點,保守黨與共和黨共享保守的價值,相信自由市場反對政府干預,但約翰遜與特朗普卻都受到大量工人階級的支持,從美國中西部的鐵鏽帶,到英國北英格蘭和威爾士這些幾十年來的工黨鐵票區,都在選舉中選擇了傾向資方立場的保守政黨。

保守政黨與勞動階級這兩個看似互斥的團體,如今卻成了命運共同體?事實上,從特朗普的共和黨到約翰遜的保守黨,有愈來愈多保守政黨開始改變傳統的政綱傾向,加強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包括政府增加舉債,提高政府開支,為勞動階級提供支援,反對外來移民搶走工作等。如約翰遜就在今次選舉中承諾,要用脫歐之後重新獲得的自由為企業紓困,保障就業機會,這種大撒幣的政見在過去的保守政黨中是不可想像的,戴卓爾夫人泉下有知都將大力反對。

是甚麼促成了不再「保守」的保守黨?這個問題與三年前特朗普當選時的問題一樣,是民粹與經濟民族主義的興起,而這兩者則與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相對剝奪感有關。全球產業分工為傳統產業帶來苦痛,而金融與政治菁英卻能置身事外,歐美政界左右的界線愈來愈模糊,所以當科爾彬與美國的桑德斯真正提出超前的政策時,卻變成是太過激進(例如大規模的企業國有化),這是科爾彬的敗因,也是明年美國大選民主黨的殷鑑。

英國與美國的政治有很高的相似性,共和黨與保守黨不約而同繞道佔據了民主黨與工黨的鐵票區,當中都有很高的民粹性質,譬如約翰遜高喊「人民政府」、「搞定脫歐」,這對於陷入脫歐泥淖已經三年的英國民眾來說有很高的煽動性,未必代表人民認可約翰遜的極右路線。民粹是一帖速效藥,藥效來得很快退得也快,明年特朗普的選戰或許就能預示約翰遜的結局。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