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心 一平台 一基地

澳門堅守灣區 三發展定位 迎接挑戰 創造未來
18/12/2019
43678
收藏
分享

慶祝澳門特區成立20周年系列專題——積極融入大灣區發展

「 中葡平台 」促進貿易,中國與葡語國家貿易額由2009年的624.68億美元,達到年的約1,474億美元,增長約1.4倍。 (互聯網圖片)

中葡論壇發揮了澳門聯繫中國與葡語國家平台作用,過去澳門成功舉行了五屆中葡論壇部長級會議。 (新聞局圖片)

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後排中)見證下,粵港澳三地簽署《 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 》。 (互聯網圖片)

港珠澳大橋於2018年10月24日通車,標誌著港珠澳三地可以更緊密連成一線,並提供了一個更便捷的通勤模式。 (資料圖片)

行政長官崔世安(中)主持粵港澳大灣區工作委員會會議。 (新聞局圖片)

截至今年9月,橫琴粵澳中醫藥產業園累計註冊企業155家,為中醫藥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互聯網圖片)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下的重大發展戰略,對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和堅持改革開放肩負重大意義,目標是促成區內的深度融合,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建設富有活力和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澳門憑藉400多年中西文化交融留下的寶貴遺產和獨特優勢,作為區內四個中心城市之一,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揮四兩撥千斤作用。這座位於濠江之畔、多元國際化城市,正把握時代機遇,期待在中國民族復興歷史進程中一飛沖天、一鳴驚人。

今年 2月 18日,中共中央及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賦予澳門新的歷史使命,其中有項內容直接關係澳門,並將澳門列為大灣區發展建設的四個中心城市之一,使其具有核心引擎的地位,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對於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進一步提升澳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增進澳門同胞福祉,保持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在大灣區「 9+2 」城市中,澳門的人口和土地面積都是最少,澳門成為中心城市,可發揮好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積極參與規劃,主動地備好專案、對接溝通,為大灣區的制度創新、專案落地作出貢獻。澳門正積極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溝通機制建設,以解決大灣區建設中政策實施、專案安排、平台建設等重大問題。

年8月15日,中央政府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由副總理韓正擔任組長,澳門特區行政長官是領導小組成員,行政長官以成員身份參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參與大灣區建設的頂層設計和重大決策。

共同編制專項規劃

同年11月7日,特區政府設立「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工作委員會」,由行政長官擔任主席,全面負責統籌澳門特別行政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短、中、長期總體設計和工作部署,並推動展開相關研究,以制定有關政策;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及監督其落實;就擬開展的活動訂定方針及作出指引,積極利用粵澳合作聯席會議、《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建立的定期磋商會議等合作機制和平台,與大灣區兄弟城市共同編制專項規劃,並積極推動落實。

為開展其職權範圍內的特定工作,「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工作委員會」下設「創新、科技及智慧城市發展專責組」,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通過集聚國際創新資源,著力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努力把大灣區建設成為全球科技創新高地。一為積極融入大灣區發展,特區政府在首份《特區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年)》

中,編制《澳門特別行政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附件並於2019年6月正式公布,標誌著澳門正式將參與大灣區建設納入本地五年發展規劃。參與大灣區建設為澳門實現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提供了難得機會。

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

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中,澳門面積最小,人口最少,但人均GDP排名首位,這是澳門特殊之處。同時,澳門也是「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節點城市,是聯繫中國與世界的「視窗」和「橋樑」,在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文明互鑒、民心相通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以來,澳門特區政府按照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的指導精神,重視加強對全社會圍繞《規劃綱要》的宣傳和解讀工作,積極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2019年工作要點》提出的各項工作任務,取得階段性成果。

行政長官崔世安指出,澳門特區政府按照《規劃綱要》文本的發展定位和目標方向做了細緻的研究,完成編寫《澳門五年發展規劃附件》,把《規劃綱要》與《五年發展規劃》和特區政府的各項施政工作緊密對接,研究推出配合大灣區建設的各項政策措施,有針對性地完成大灣區的各項既定目標。

中央陸續落實優惠政策

特區政府正加大力度宣傳推介《規劃綱要》和大灣區各兄弟城市的發展特色,鼓勵和支持廣大澳門居民融入大灣區建設。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大灣區各兄弟城市的共同努力下,各項便利澳門居民在內地工作、學習、就業、創業和發展的優惠政策陸續出台並得到落實,為澳門參與大灣區發展建設注入了新的動能。

崔世安指出,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將繼續堅持共同發展、互利共贏的原則,密切與大灣區兄弟城市的聯繫合作,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的制度體系,發揮澳門的獨特優勢,研究克服因制度差異存在的問題,尋求更融入的合作,勇於創新、務實進取,切實推動大灣區的各項建設。

大灣區發展為澳門未來指明方向 東西文明互鑒 促進經濟多元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為澳門發展指明了方向: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澳門與葡語國家歷史淵源深厚,在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聯繫日益密切的當下,澳門以其語言、制度和營商環境等優勢成為雙方經貿合作的「 粘合劑 」。《 規劃綱要 》對澳門「 一平台 」的作用予以進一步闡明,有九項內容直接涉及平台建設,包括中國 -葡語國家金融服務平台、中國與葡語國家文化交流中心、中葡青年創新創業交流中心、中葡經貿合作論壇等。

澳門發揮中葡平台作用

「 中葡經貿論壇 」於 2003年 10月在澳門創立,安哥拉、巴西、維德角、幾內亞比紹、莫三比克、葡萄牙、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和東帝汶等八個葡語國家參與,是促進中葡經貿發展一個重要平台,旨在加強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經貿交流,發揮澳門聯繫中國與葡語國家的平台作用,促進中國內地、葡語國家和澳門特區的共同發展,幫助內地企業「 走出去 」,幫助地方政府「 引進來 」,共同拓展海外市場。中國與葡語國家貿易額由 2009年的 624.68億美元,達到 2018年的約 1,474億美元,增長約 1.4倍。

《 規劃綱要 》還賦予澳門新時代使命,打造「 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

這是對澳門特有的歷史文化積澱和豐富且成功的多元文化共存的高度肯定。建設「 人文灣區 」,澳門可以和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把大灣區文化通過澳門平台帶到葡語系國家甚至歐洲。澳門作為中葡文化交流中心,可以帶來互補互融的雙向作用。澳門是聯繫中國與世界的「 視窗 」和「 橋樑 」,也是「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的節點城市,可發揮其在促進東西方文明互鑒、民心相通等方面的特殊作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