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傳染性有差異

中國科研團隊:新冠病毒已突變
04/03/2020
78295
收藏
分享
中國科研團隊:新冠病毒已突變
中國科研團隊:新冠病毒已突變
中國科研團隊:新冠病毒已突變
中國科研團隊:新冠病毒已突變
中國科研團隊:新冠病毒已突變

中國科研團隊表示,新冠病毒產生了149個突變點,並演化出L和S兩個亞型。

文章作者認為對不同亞型的深入了解,將有助於新冠肺炎差異化的治療和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70多個國家蔓延,外界十分關注病毒在傳播過程中是否出現變異,巴西醫學單位對該國2宗確診的病毒株進行基因測序,兩者各有差異之外,與中國發現的病毒亦有所不同。

中國科學院主辦的《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於3月3日發表論文:《關於SARS-CoV-2的起源和持續進化》(On the origin and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SARS-CoV-2)。其中提及新冠病毒已於近期產生了149個突變點,並演化出L和S兩個亞型。論文結論顯示,S亞型攻擊性較小,L亞型或更具侵略性及擴散更快,但人為干預或對其施加選擇性壓力。作者認為對不同亞型的深入了解,將有助於新冠肺炎差異化的治療和防控。

據《澎湃新聞》報道,上述論文通訊作者為陸劍研究員(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資訊中心)、崔傑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論文中表示,通過對目前為止最大規模的103個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分子進化分析,發現病毒株近期已產生149個突變點,並演化出兩個亞型。研究揭示了其中101個亞型中,佔比分別為L亞型70%,S亞型30%,根據新型冠狀病毒的演變方式推測,論文作者認為L亞型和S亞型的傳播能力、致病嚴重程度或許存在較大差異。

論文續指,兩個亞型的區別在於病毒RNA基因組的第28,144位點,作者對比發現,S亞型與蝙蝠來源的冠狀病毒在進化樹上更接近,從而認為S亞型相對更古老,攻擊性較小,選擇壓力相對較弱;而L亞型於武漢疫情爆發的早期階段更為普遍,但在2020年1月發生頻率有所下降,作者推斷人為干預或對L亞型施加了更大的選擇性壓力,若不干預,L亞型可能更具侵略性和擴散得更快速。

值得注意的是,論文中特別提到,103個研究樣本中,大部分患者只感染了L亞型或S亞型中的一個。而近期一名有武漢旅行史的美國患者,其分離出的病毒株中顯示,他可能同時感染了L亞型和S亞型新冠病毒。(編輯:麥敏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