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易生壓力

首季家庭糾紛上升 社工局:同比增50宗
09/04/2020
30501
收藏
分享
首季家庭糾紛上升 社工局:同比增50宗
首季家庭糾紛上升 社工局:同比增50宗
首季家庭糾紛上升 社工局:同比增50宗

(右起)婦聯副理事長黃潔貞、社工局家庭服務處處長陳耀虹、天主教美滿家庭協進會婚姻家庭輔導中心主任楊嘉茵昨日出席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討論疫情下的家庭關係。(梁佩茵攝)

新冠肺炎持續超過三個月,期間不少人士停工停學,亦無法如常外出消遺,家庭生活模式改變,家人相處間亦可能會出現磨擦。(法新社圖片)

社工局自2016年起開設三條專線處理家庭糾紛,今年1至3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接到的個案較去年同期上升50宗,平均每月有160宗。(資料圖片)

新冠肺炎疫情已持續超過三個月,期間不少人士停工停學,亦無法如常外出消遺,家庭生活模式改變,家人相處間亦可能會出現磨擦,社工局家庭服務處處長陳耀虹出席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時稱,社工局自2016年起開設三條專線處理家庭糾紛,主要來自於子女管教、家庭生活等問題;今年1至3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接到的個案較去年同期上升50宗,平均每月有160宗。

陳耀虹稱,由於現時學生仍未需要上學,家長則要上班,家庭生活結構與以往有所不同,各家庭需要重新找到家庭的平衡點,維持家庭和諧。她呼籲家長與子女應多作溝通,避免用命令等方式,家庭成員之間亦可多作磋商,為家庭規劃時間表,更好利用親子時間相處。

擔憂演變成責罵

有市民致電節目表示,自己與姐姐及父母同住,姐姐是文藝工作者,因疫情影響已多個月沒有工作,父母因此責怪姐姐是「大食懶」,繼而發展至互相冷戰。陳耀虹認為,一般年長的父母會因內心的擔憂而導致情緒緊張而演變成責罵,建議弟弟做好橋樑角色,讓雙方了解彼此的擔心與憂慮,相信有助緩解雙方關係。

出席同一節目的婦聯副理事黃潔貞亦提到,婦聯透過網上問卷調查訪問1,700多位在職家長,80%受訪家長表示曾與家人爭執,主要因為子女作息混亂、學習及照顧者之間產生的問題。婦聯亦收到有23宗求助個案涉及家庭糾紛,當中有八宗涉及家庭衝突。

親子溝通不應預設立場

亦有家長反映兒子現時不用上學,兒子沒有老師管教失去自制能力,只管玩手機荒廢功課。黃潔貞建議,首先父母在判斷時不應預設立場,認為子女做的事一定是錯,如子女愛玩手機,父母可嘗試了解他們在玩什麼,彼此間增加話題時亦可增加互信。

天主教美滿家庭協進會婚姻家庭輔導中心主任楊嘉茵則表示,若家中有長者及家傭,彼此間可協商教育方式的標準,避免因方式不同而生磨擦。

多位市民亦關注百億元抗疫援助基金如何善用,黃潔貞回應稱,疫情期間很多社服機構服務暫停,因此收到不少求助個案稱需要請無薪假照顧家人。她認為抗疫基金可精準地援助特定群體,婦聯倡議發放照顧者津貼援助弱勢家庭,可對照顧者的付出起鼓勵作用,避免家庭問題出現。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