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下行 疫情打擊 區域競爭

澳會展業如何迎難而上?
17/04/2020
32029
收藏
分享

劉關華指出,澳門會展的特色在於「細而精而美」,外地無法比擬。(張庚睿攝)

澳門經濟經常被指單一,賭業獨大,政府早年已大力提倡要多元化經濟,當中會展業務是其中一頭馬車。經過多年發展,每年會展數量大大提升,但市場一直垢病澳門會展業全賴政府大力扶持,在量的提升下對於實體經濟未帶來明顯效益。

更甚者,近年廣東省多個地區均大力拓展會展業,無疑對澳門帶來競爭。去年下半年以來,澳門經濟有下行態勢,豈料今年初新冠肺炎突襲,會展業被迫叫停,暫時未知何時可以恢復,會展業的發展教人擔憂。

多年來本澳政府致力推動會展業,早在2010年就成立會展業發展委員會,並由經濟財政司司長擔任主席;到2016年,政府發表的《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中,認定會展業為優先培育產業,足見政府對會展業是何等重視。

過去十多年,經過政府的努力,會展業的增長確實以倍數上升,與會者及入場觀眾由2009年的66萬人次,到去年的200.3萬人次,大增逾兩倍。然而與2018年相比,去年活動數目增加約100項,但與會者/入場觀眾按年減少5.4%,顯示會展業開始有飽和跡象。

今年面對三大問題

踏入2020年,一場新冠肺炎突然來襲,經濟活動按下「暫停鍵」,更把會展業殺個措手不及,各項會展急煞車,原訂今年3月26至28日舉辦的「2020年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2020MIECF),也要取消。

初步統計,2至3月共有183場議展覽取消或延期,會展業面臨重創。事實上,今年會展業除了被肺炎疫襲外,早於去年開始經濟開始下行,加上鄰近地區的競爭,均教人擔憂本澳如何應對這個困局,本報特意走訪貿促局主席、行業專家以及學者,進行分析探討。

問題一經濟下行

去年開始,本澳經濟逐漸放緩,首季澳門經濟按年實質收縮3.2%,結束連續十季連升;到第二至第四季,按年收縮1.8%、4.5%及8.1%。若以全年計,經濟按年實質收縮4.7%。市場認為,經濟下滑,會展業無可避免受拖累。加上今年疫情影響,經濟一定受到影響,但問題會多嚴重,仍有待觀察。

若單計算去年的經濟情況,雖然GDP有收縮,但主要來自基建工程減少,而且別忘記2018年的基數比較高,故2019年相比較為失色。早前政府也透露,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過後,政府會大力推動基建去剌激經濟,所以澳門經濟怎樣,或許不是大家想像中悲觀。

再者,會展業並不是光看本地經濟,特別是澳門也是一個國際都會,會展是吸納來自各地公司企業。而在此方面,澳門吸納外地展商,自有一定條件。貿易投資促進局行政管理委員會主席劉關華接受本報訪問時強調,澳門會展的特色在於「細而精而美」,是外地無法比擬。

她舉例,在氹仔金光大道舉辦的會展,由衣食住行至休閒娛樂購物,15分鐘的步行距離已經可以覆蓋。時間管理上,組織者可以更好掌控,節約人流、物流成本。

此外,貿促局推出《會議及展覽資助計劃》,為活動主辦單位在住宿、餐飲或會議套餐、本地交通、演講嘉賓等方面提供實質財務支援。劉關華指,貿促局根據活動性質、國際化情況、活動範圍以及過往成效,評審將會提供的支援服務。

再者,很多時候組織者並非看中澳門的財政支援,反之是時間成本、政府支援及安排等,更具吸引力,2018年和2019年就有不少「回頭客」。

問題二疫情打擊

至於疫情的打擊,有專家指出,影響不獨是會展業,實際是各行各業,所以不能光以疫情就以為對會展業構成大衝擊。反之,疫情對會展的打擊並不是毁減性,而是時間性。我們應該這樣分析,舉行會展的各項基本要素,如地理環境、基礎設施、知名度、服務等等,澳門均沒有改變,一次疫情沒有對會展業造成結構性改變,除非當地應變症情的措施差勁,那就另當別論。

看今次澳門政府的安排及處理,以及推行措施的決斷,令疫症沒有擴散,將疫情減到最低,全澳暫時只有45宗確診病例來看,應不會影響外地對本澳的信心及觀感。

當然,疫症過後,要看看政府或當地機構有甚麼措施去推動,我們向貿促局查詢,但暫時未有任何披露。業界方面,何海明強調,政府雖然為中小企推出普惠式援助措施,但未有針對會展行業推出政策。他建議政府對會展業推出針對性措施,如簡化資助流程、加大力度扶持澳門中小企參加澳門主辦的會展活動,亦會組織業界「走出去、引入來」,到外地推廣澳門會展業。

他補充,會展業界需要保持運作,疫後才可快速復蘇。業界與政府和銀行因應疫情分別進行多次會議,希望中銀澳門和工銀澳門提供由政府擔保的優惠貸款計劃。同時與國際會議組織宣傳澳門抗疫突出的表現,讓他們留下良好印象,對澳門保持信心。

問題三區域競爭

近年廣東省多個地區也加強會展業務的發展,深圳正在興建全國最大展覽中心,面積達50萬平米;毗鄰澳門的珠海,正在興建會展中心第二期,未來聚焦國際會議項目,區域上的競爭迫在眉睫。

不過,劉關華對此有不同看法,反之認為是一種互補及合作的關係。她解釋,大灣區各城市各具優點和特色,其中澳門具有「一中心」、「一平台」優勢,澳門會展業也是「平台」的載體。近年當局積極研究「一會兩展」的合作模式,不斷探討可行性,即利用鄰近城市的場地,在兩地舉辦同一會議和展覽。

例如配合2018年珠海航展,澳門就舉行了「澳門國際航天高峰論壇」。現時貿促局正與多個單位計劃2020年以此模式合作進行接洽,活動主題包括航天、科技、能源範疇等。

同時,貿促局進一步加大力度邀請大灣區企業來澳參展,並積極組織澳門企業參與「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等大灣區城市的重點展會,加強相互參展參會。在澳門的主要會展活動舉辦前後,當局又安排客商到不同的大灣區城市考察,以「一程多站」延伸展會成效。

多年依賴政府扶持?

多年來,澳門的會展業能急速發展,政府背後的助力功不可抹,是以市場一直批評,沒有政府,澳門會展業就搞不起來,甚至說澳門為激活會展業,許多活動是「為搞而搞」,壓根兒沒需要。

會議展覽業協會理事長何海明指出,政府資助的比例已經逐年減少。根據統計局數字顯示,2014年政府對會展業的支持達到高峰,展覽收益中約59%為政府支持,發展至2018年,政府支持跌至38%左右。

何海明指出,國際成熟市場上,政府對專業會展扶持比率約為30%,相信未來朝著行政長官賀一誠與業界座談時提出的「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的方向發展,政府適量精準扶持下,資助份額會逐年減少。

按上面的數據,雖然政府支持減少,但會展的數量在這幾年則仍拾級而上,可見全因政府推動是不正確,反之會展業在近年已開始慢慢建立了國際地位及認受性,未來的發展空間會更大。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