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像海域現中華白海豚

何偉添:或與疫情有關
13/05/2020
32791
收藏
分享
何偉添:或與疫情有關
何偉添:或與疫情有關
何偉添:或與疫情有關
何偉添:或與疫情有關

一條疑似中華白海豚在本澳觀音像附近海域水中游弋。(視頻截圖)

澳門沿海是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之一。(資料圖片)

去年7月市政署兩度發現白海豚屍體。(市政署圖片)

澳門海洋學會會長何偉添

澳門過往不時都會見到白海豚的身影,不過出現在觀音像附近則是歷年來首次。昨(12)日有網民在社交平台上傳一條視頻,畫面中可見在觀音像附近海域,一條疑似中華白海豚在水中游弋,不時浮出水面,似是在嬉戲及覓食。有關注海洋生態的學者認為,白海豚出現在觀音像海面原因與疫情有關。

中華白海豚因為背鰭前部有一處隆起,也被稱為太平洋駝背豚,學名Sousa chinensis,生活在西太平洋、印度洋沿岸海域中,也會出現在江河等淡水水域中,分布廣泛,是國際瀕危的海洋哺乳類動物,也是我國一級受保護動物。而澳門沿海也是中華白海豚喜愛的棲息地之一。

航道游弋較危險

澳門海洋學會會長何偉添受訪指出,澳門是白海豚棲息地之一,所以有白海豚出現並不是新奇的事,但何偉添指出,白海豚游到觀音像附近比較少見,原因對於他們來說在觀音像區域是比較危險,因為那邊是航道,白海豚很容易被螺旋槳打中,而現時由於疫情關係,航道上船隻較以往少,或許令牠們游經觀音像附近。

何偉添表示,以往白海豚主要集中在黑沙龍爪角及人工島右側一帶出沒,而白海豚出現主要與食物的豐富量有關。至於是否疫情令船隻行駛減少,令海水變清引至白海豚出現次數增多,何偉添認為沒有關係,因黑沙環污水排放一直都是超標,而且澳門人口就算疫情發生依然是數十萬人的排放量,所以海水並不會因為船隻減少而變清。

去年7月五日內發現兩豚屍

去年7月初,市政署曾在五天內兩次接獲海事及水務局通知發現白海豚屍體,分別在黑沙海灘及氹仔海洋花園輕軌站對開海面發現,當時何偉添接受本報訪問時談到,白海豚接連死亡並非偶然,更大機會是人為所致,亦不排除與近期黑沙海灘垃圾污染有關。

中山大學海洋學院與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在2014年曾發布一項關於中華白海豚的研究報告,顯示在香港水域與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體內積聚多種重金屬物質,預計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數量有可能在未來60年內大幅減少74%,甚至瀕臨絕種危險。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