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一擲萬金環球併購 今天:債務纍纍瀕臨破產

海航興衰史
21/05/2020
60708
收藏
分享
海航興衰史
海航興衰史
海航興衰史
海航興衰史
海航興衰史
海航興衰史

海航集團投資的航空公司達14間,機隊規模近900架,營運2,000條國內外航線,曾以65億美元收購希爾頓酒店25%的股權。(央視及希爾頓推特圖片)

曾經風光一時,在全球掀起中資併購潮的海航集團,近年過得挺不爽。過去一兩年,集團出售過千億元資產,套現減債以度過債務危機。正當露出一線曙光之際,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將其老本行航空業務冰封。禍不單行,旗下海南航空控股(600221)一批上月到期債券要延期支付本金,觸發市場對其償付能力存疑;另一批明年到期的債券,五月初被拋售致債價急瀉,孳息率抽上50厘以上。危機未除,又要面臨另一危機。(文:王梓恩)

海航集團歷史可追溯至1989年,當時海南省航空公司成立,成為首間內地股份制航空企業,獲得海南省政府「祝福」入股支持。兩名始創人陳峰和王健,絕對雄心壯志,1993年投入營運時,已購置四架波音737飛機。

惟要規模愈做愈大,便要更多資本投資壯大。1995年,海南航空成功引入金融大鱷索羅斯注資2,500萬美元入股,搖身一變成為中外合資的民營航空公司。

曾獲索羅斯入股

以中外合資企業的身份,再進軍資本市場便得心應手,海南航空於1997及99年分別在上海B股及A股市場上市集資。另一方面,海南省財政稅務廳聯同海南海航飛機維修、海南琪興實業投資及海南祥雲實業開發,於1998年合資約1億元人民幣成立了海南海航控股(即海航集團前身)。

在控股公司的全方位策略領導下,整個海航系由最初以航空運輸事業為主體,極速向上下游產業延伸,涉足機場服務、酒店旅遊、商業零售、物流等產業,同時將領域擴展至金融及房地產等,演變為一間多元化大型綜合企業。

「走出去」狂掃歐美資產

不過,海航集團的成立,目標似乎絕不止於做大航空事業規模,更配合國家「走出去」戰略。於2016年開始在海外大舉掃貨,先後收購美國技術分銷商英邁國際(Ingram Micro)、瑞士航空餐飲集團Gategroup、法航旗下配餐公司Servair、英國外幣兌換運營商International Currency Exchange(ICE)、美國卡爾森酒店集團(Carlson Hotels)、美國CIT Group旗下飛機租賃業務、機場地勤公司Swissport、曼哈頓公園大道地皮及倫敦金絲雀碼頭商廈等。

當中又以65億美元向貝萊德購入希爾頓酒店集團25%股權,最為市場矚目。另一經典是2017年開始密密掃入德銀股份,令持股量增至大約10%,成為該行最大股東。當時海航集團所擁資產接近千億美元,而接連的豪爽收購舉動,吸盡全球投資市場眼球。

過度海外擴張 惹中央關注

然而,中央對一眾內地企業積極「走出去」的舉動開始產生疑慮。發改委隨即表明,將關注房地產、酒店、娛樂事業等領域非理性對外投資傾向,以防範對外投資風險,同時提醒有關企業審慎決策。

事實可以理解,能夠「走出去」作出全球化布局當然理想,惟過度投資導致企業負債急升,一旦有任何不利事情發生,又或環球經濟出現不景氣,大堆大堆的項目隨時拖跨整個企業及相關的機構,到時可能為國家金融體系帶來不穩定,不利整體經濟發展。

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左一)透露,去年負債高達7,500億元人民幣,面臨流動性危機。(官網圖片)

負債曾達7,500億

事實上,海航收購頻頻換來的是債台高築,加上中央發出警示,海航集團資金週轉開始出現困難,一年之間竟然出現大逆轉,由密密掃貨,變為「大清貨」賣產套現減債,不少購入資產更要蝕讓離場。

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曾透露,去年負債一度高達7,500億元人民幣,面臨流動性危機。經過近兩年持久奮戰減債,陳峰去年底發出新年獻詞時,視今年為化解流動性風險的「決勝之年」。原本希望藉老本行再起步,惟突如其來的新型肺炎疫情,令整個航空及旅遊業停擺,對仍早已陷於困境的海航而言,絕對雪上加霜。

海南省政府出手打救

為了解決海航危機,海南省政府於二月終於出手,透過成立「海南省海航集團聯合工作組」,派員協助海航集團。

雖然海航集團表明,聯合工作組並非接管、亦不影響集團控制權,目的只是推進集團風險處置工作。不過,海航集團有份投資的航空公司達14間,機隊規模近900架;營運約2,000條接通國內外航線;外界相信,要解決當前自身財務危機及應對外圍不利因素,瘦身重組在所難免。

豪搶啟德地王 最終黯然離場

海航集團的「購物期」,在香港地產市場亦留下不少足跡,惟未有開花結果。2016年11月投得首幅啟德發展區地皮後,對該區可謂情有獨鍾,不足半年大手掃入區內四幅土地,合共涉資逾272億元(港元,下同),一度成為啟德發展區最大地主。其中最貴為首幅買入的地塊,作價達88.3億元,每平方呎樓面地價1.35萬元,遠遠高出當時市場估值,屬天價成交。

海航集團在港密密掃入地皮,並非純粹出於商業考慮。海航集團原本計劃將國際營運總部設於香港,惟本港樓價高昂人所共知,故希望藉投地建屋,再以成本價出售予員工,解決他們在港的住房問題,吸納國際人才。

惟項目仍未動工,地皮於2018年相繼出售套現。其中兩幅落入恒基地產(0012)手中,另外兩幅則由會德豐地產(0020)承接,合共套現約292億元,計及行政及利息成本,七除八扣尚算微賺。

除了地產市場,期間亦入股過不少本港上市公司,包括海福德(0442)、海航科技投資(2086)(前稱龍傑智能卡)、嘉耀控股(1626)、泰昇集團(0687)及CWT(0521)等,當中部分已易手離場。

海航曾一度成為香港啟德發展區最大地主。(RTHK圖片)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