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餐飲老字號新一波結業潮

傳統酒樓面對三大挑戰
14/07/2025
12090
收藏
分享
傳統酒樓面對三大挑戰
傳統酒樓面對三大挑戰

香港餐飲業近月掀起一波老字號與連鎖品牌結業潮,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隨着本地消費力持續流失至北上市場,加上租金、人力等營運成本居高不下,傳統粵菜酒樓與中式連鎖餐廳難以支撐,紛紛走向終結。7月9日,曾獲米芝蓮一星推薦的知名粵菜餐廳「 新斗記 」宣布結束營運,標誌着這家連鎖餐飲品牌自2006年創立以來的終結。曾獲米芝蓮青睞的新斗記,加入這一波老牌酒樓結業潮。 (網絡圖片)

據財新報道,新斗記在結業通告中坦言,香港餐飲業近年面對重重挑戰,整體經營環境嚴峻,即使積極開源節流,亦難以扭轉局勢,最終無奈停業。香港勞工處表示,已聯絡新斗記管理層,督促妥善處理受影響員工的欠薪與補償,並呼籲受影響員工儘快到勞資關係科登記,以便提供協助。

新斗記以火山石即燒乳豬、脆皮燒鵝皇等傳統粵菜聞名,亦提供多款點心如水晶蝦餃、鮮蝦腸粉。其位於佐敦的總店曾於2012與2013 年連續獲得米其林一星肯定。高峰時期,新斗記在尖沙咀、銅鑼灣、北角、屯門、深水埗、九龍灣等地均設有分店,為本地人熟悉的中高檔餐飲選擇。

鴻星中菜7月初結業

與此同時,老牌中式酒樓「鴻星中菜」於7月初全面結業。該品牌曾在港設有16間分店,屬本地知名餐飲集團,旗下「海都酒家」、「東小館」、「醒晨冰室」等品牌亦相繼結束營運。另一家開業超過25年的金鐘「名都酒樓」亦已宣布將於9月正式停業。

香港傳統酒樓近年面對三大壓力:首先是本地客源大量流失,港人北上深圳消費成為新常態,餐飲、娛樂支出明顯轉移;其次是營運成本極高,特別是傳統中式酒樓須維持龐大人手架構,包括廚師、點心、燒味、炒鍋、冷盤等多部門團隊,光是廚房團隊就需三、四十人。資深餐飲從業者Nelson指出,相比之下,西餐廳廚房人手一般只需約10人,人力配置靈活得多。香港老牌中式酒樓「 鴻星中菜 」也於7月初全面結業。 (網絡圖片)

大班麵包西餅上月底結業

第三項挑戰則來自消費習慣轉變。傳統酒樓仰賴婚宴、壽宴等大宗酒席維持利潤來源,惟年輕一代更傾向選擇西式婚禮或新派餐廳,使酒席訂單大減。日常散客雖有支持,卻不足以彌補高昂的固定成本,加上現時經濟環境未見明朗,資金壓力逐漸難以承受。

老字號品牌「大班麵包西餅」亦於6月24日全線結業。該品牌創於1984年,以首創冰皮月餅聞名,曾於全港開設20多間門市,陪伴港人逾40載。惟近年財務問題逐漸浮現,自2025年2月起,已有至少16間分店遭業主入稟追討拖欠租金,累計金額接近300萬港元,部分員工亦被拖欠工資,最終無力經營宣告結束。

中式餐廳表現差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最新數據,2025年第一季全港餐廳總收入為280億港元,扣除價格變動後,按年下跌1.8%。其中,中式餐廳表現最差,營收按年減少4.9%;反觀非中式餐廳、快餐店與酒吧收入分別上升2.4%、1.9%及6.5%。

Nelson分析指出,餐飲業的代謝更新本屬自然,但傳統老店面對的是多重壓力交疊。除了裝潢風格偏傳統,顧客群以熟客為主,當熟客逐漸老去,新生代未能接棒,品牌自然衰落。現代消費者偏好具設計感、創意菜式與打卡價值的新型餐廳,講究「吃得好又拍得美」,老牌酒樓如不革新,終將難以吸引新世代。

餐飲業界普遍認為,港人消費模式的改變、營運成本結構的轉變,加上經濟信心不足,正在對香港傳統餐飲業帶來深層次的結構性挑戰。隨着更多熟悉的品牌一一退場,香港餐飲版圖正悄然改寫,留下的,是一代人共同的味道記憶。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