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信報報道,國際發行人透過香港公開市場發行港元計價債券的活動近期升溫,今年首度出現四宗具規模的公募「雲吞債」,總額達154億港元,標誌港元債市場逐步走出過往以私募為主的局限。
這四宗發債由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國際金融公司(IFC)、亞洲開發銀行及韓國進出口銀行發行,全部為3年期債券,其中前三者為「3A」級超主權機構,韓國進出口銀行亦獲高評級。渣打銀行為4宗發債均擔任牽頭行,並指此舉對國際機構在港擴大公開發債具啟示作用。
業界指出,發行人看中港息低於美元,透過掉期安排後發債成本更具吸引力;而銀行方面,面對房地產貸款萎縮,需尋求港元資產以匹配負債結構,優質短期港元債正好填補資產空缺。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港元債券(不含存款證)發行總額達1,671.85億港元,按年增長25.1%。市場普遍預期「雲吞債」將持續增長,進一步豐富香港離岸債券市場資產品。
香港今年首度出現四宗具規模的公募「雲吞債」,總額達154億港元。(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