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傳媒勁蝕4億 經濟只賺千萬

媒體集團業績重創
24/06/2020
56473
收藏
分享
媒體集團業績重創
媒體集團業績重創
媒體集團業績重創
媒體集團業績重創
媒體集團業績重創
媒體集團業績重創
媒體集團業績重創

媒體股近來紛紛公布一張差勁的成績單。(設計圖片)

經濟日報於3月底的現金結餘為3.87億元。圖為主席馮紹波。(官方facebook截圖)

壹傳媒大股東黎智英近年多次變賣資產救亡。(RTHK圖片)

迫於壓力壹傳媒已分批裁掉台灣《蘋果日報》的140名員工。(維基百科圖片)

經濟日報近年致力於數碼轉型。圖為其旗下etnet網站。(網站截圖)

去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相繼遭遇中美貿易戰升級、香港社會衝突,鄰近尾聲又遭新冠肺炎暴擊。各個行業2019年業績大體令人失望,媒體股近來亦紛紛公布一張差勁的成績單。(文:胡夢然)

一眾公布業績的媒體股中,東方報業(0018)及星島(1105)皆盈轉虧,東方蝕1,098.7萬元(港元,下同)、星島蝕2,267.6萬元;壹傳媒(0282)更連續慘蝕五年,今次虧損擴大至4.15億元;惟經濟日報集團(0423)仍有得賺,去年純利為1,057.3萬元,但按年大跌八成五。

紙媒廣告收入勁挫

總結這些媒體股表現不佳的原因,一是中美貿易摩擦及香港社會動盪影響,加上今年初爆發的疫情重創經濟,使整個營運環境變糟。經濟日報指,今年首季來自集團旗下收費報章及刊物的廣告收入大幅減少。大部分廣告客戶及市場推廣人員對廣告開支持謹慎的態度,紛紛延遲或暫停廣告活動及推廣計劃。相較而言,《經濟日報》表現已屬不錯,但去年廣告收入跌17%至5.92億元。

二是傳統紙媒受讀者以及廣告收入減少等影響,各媒體近年都在力求轉型,但「大船轉彎」非一朝一夕就能成事,過程中充滿挑戰,疫情又再「雪上加霜」,整個行業墮入更嚴峻的「寒冬期」。

《經濟日報》:數碼平台使用人次創紀錄

《經濟日報》表現在一眾媒體中相對較好,分析指是由於其近年致力於數碼轉型,疫情期間更緊緊抓住機會,網上及數碼平台使用人次創紀錄。

《經濟日報》亦稱,去年集團旗下多個數碼平台的數碼廣告收入保持增長動力,抵銷了印刷廣告的部分收入損失。集團指將繼續投資數碼平台,深信此舉是「物有所值」。經濟日報的財務狀況尚屬穩健,於3月底的現金結餘為3.87億元。

壹傳媒5年累虧19億

同樣聲稱致力於數碼轉型的壹傳媒卻未能「止血」,2019年全年虧損4.15億元,而過去5年累蝕逾19億元。10年以來,公司累計虧損更逾27億元。

壹傳媒多次揚言要大力開發的數碼業務,去年虧損達1.24億元;印刷業務虧損顯著擴大1.18倍至逾2.85億元。

壹傳媒將業績倒退歸咎於中美貿易摩擦、香港社會動盪和疫情的影響,導致其印刷及數碼廣告收入直線下跌。

裁員賣資產救亡

壹傳媒去年引入數碼付費牆,反令頁面瀏覽總數減少,更限制了其線上廣告的營收潛力。迫於壓力壹傳媒已分批裁掉台灣《蘋果日報》的140名員工,大股東黎智英近年亦多次變賣資產救亡。自2018年11月開始,黎智英分多次向壹傳媒提供合共最多6.5億的無抵押貸款,而壹傳媒去年向其新借的4億元,截至今年3月底仍未償還。

截至今年3月底,壹傳媒的現金淨額為1.38億元,但一年內需償還的銀行貸款卻高達1.6億元。昨日壹傳媒股價再次尋底,最多曾急瀉11%,低見0.096元,股價較歷史高位10.375元挫近9成9,淪為仙股。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