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引進來—走出去”模式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須以制度開放、資源互補、市場聯動為核心,將國際資本與澳門優勢產業精準對接,同時把澳門品牌、資本與服務推向更廣闊的國際空間。具體路徑如下:
首先要“引進來”,以制度型開放吸引國際要素落地。第一,構建國際資本進入通道。金融方面,利用“自由港”資金進出優勢,發展人民幣債券、綠色債券、碳金融產品,吸引國際主權基金、養老基金配置澳門資產;與深合區共建跨境金融基礎設施,實現“澳門登記、橫琴託管、全球交易”。產業方面,圍繞“1+4”產業佈局,在深合區設立“國際產業合作園”,對中醫藥、集成電路、數字文創等項目給予土地、租金、設備三重補貼;建立“一站式”外商投資服務窗口,覆蓋公司注冊、稅務、工作簽證、子女教育等全流程。第二,引進國際高端人才與機構。實施“國際科研合伙人計劃”,給予實驗室建設最高50%配套資金資助;對在澳門註冊並開展臨床試驗的國際藥企,開放“快速審評通道”,縮短上市周期。設立“國際仲裁與調解中心”,與里斯本、盧森堡、香港等地仲裁機構互認裁決,降低國際投資者法律風險。
其次要“走出去”,以澳門品牌帶動資本與服務輸出。第一,輸出“澳門標準”與“澳門服務”。會展方面,依託“澳門國際品牌連鎖展”模式,在葡語國家(安哥拉、莫桑比克)輪流辦展,提供展館設計、佈展、買家配對、金融結算一體化服務,帶動澳門會展企業“輕資產”出海。中醫藥方面,以澳門協和醫院、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為基地,輸出院內製劑、健康管理方案及遠程診療系統;與巴西、葡萄牙醫療機構共建“國際中醫藥示範中心”,實現品牌、技術、資本同步輸出。第二,設立海外投資基金與合資平臺。由澳門特區政府、本地財團及國家開發銀行共同發起“中葡經貿投資基金”,首期規模10億美元,重點投向葡語國家清潔能源、港口物流、消費品分銷;投資項目優先採購澳門設計、澳門管理、澳門檢測服務。鼓勵澳門銀行在東南亞設立分支機構,提供跨境人民幣清算、貿易融資、家族信托等綜合金融服務,形成“澳門資本+國際項目”的聯動格局。
通過以上舉措,澳門既能吸引國際資本、技術、人才落地,又能將自身在金融、會展、中醫藥、文創等領域的優勢服務與產品推向國際市場,實現“引進來”與“走出去”的良性循環,最終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
澳門區域經濟研究會秘書長 劉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