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各地舉辦演唱會的城市普遍出現了強勁的經濟帶動效應。藝人所到之處,往往能為當地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這種現象不再僅限於過去單純的商品消費,例如購買藝人周邊產品或進行基本的旅遊消費,而是演變成一種多元且具規模的「追星經濟」模式。
如今,粉絲的支持行動已不再只是個人喜好,而是透過集結粉絲團體的力量,形成有組織的宣傳與推廣。例如,粉絲會在城市中租用大型廣告看板、巴士車身、的士車頂、大型 LED 螢幕,甚至在社交媒體上投放廣告,為藝人宣傳演出、慶祝生日或表達祝賀之意。這些宣傳往往因財力資源比較“豐厚到位”而能取得城市中最黃金的展示位置,展現出粉絲團體的影響力與凝聚力。
此外,粉絲還會舉辦各種實體活動,如在餐廳包場與同好慶祝藝人生日、包場觀看藝人參與演出的電影、集體購買藝人代言的產品,甚至自發租用場地舉辦展覽。這些活動常常涉及製作塑膠立牌、明信片、螢光棒等周邊商品,都需要當地的各種實體店舖去配合,才得以辦成,當中有無數的在地商機出現。由此可見,粉絲經濟不僅促進了藝人曝光,也創造了大量在地商機,形成一種互利共贏的局面。
如何掌握並有效運用這股商機,則取決於該城市是否能提供完善的一站式服務方案。透過整合資源與便利措施,讓這些對當地不熟悉但資源豐富的外來粉絲團體能順利完成他們的「任務」,將每一次演出轉化為城市的盛事,真正實現文化與經濟的雙重效益。
藝人所到之處,往往能為當地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
會展產業聯合商會理事長謝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