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大與港理大研新冠病毒疫苗

數周內進行人體臨床測試
04/08/2020
25782
收藏
分享
數周內進行人體臨床測試
數周內進行人體臨床測試
數周內進行人體臨床測試
數周內進行人體臨床測試
數周內進行人體臨床測試

香港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客座教授劉耀南表示,若果疫苗試驗成功,便可大規模生產疫苗。(香港理工大學官網圖片)

澳門科技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攜手研發新冠病毒疫苗。(香港理工大學官網圖片)

新冠病毒疫情於全球持續蔓延,世界各地仍就相關疫苗研發工作努力當中。澳門科技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以及內地多所院校攜手於今年2月研究,透過重組蛋白受體結合區域(RBD)疫苗注射在數種動物身上,發現可以產生病毒抗體,為動物帶來免疫力,且副作用少。疫苗最快於數星期內投入人體臨床測試階段,但未能評估何時可正式推出市場。相關研究結果近日已於國際醫學期刊《自然》發表。

港理大與澳科大昨(3)日舉行線上發布會,進一步介紹這項全名為「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域為靶點的重組疫苗誘導保護性免疫力」(A vaccine targeting the RBD of the S protein ofSARS-CoV-2 induces protective immunity)的研究結果。

研究團隊先後在獼猴、小鼠、兔子身上試驗疫苗。其中,團隊將獼猴分成四組,其中兩組在第一天及第七天分別注射20及40微克疫苗,另外兩組沒有注射。21天後所有猴子被注入新冠病毒,曾注射疫苗的兩組猴子,之後都產生強烈病毒中和抗體,亦沒有出現副作用;而沒有注射疫苗的兩組,體內病毒量每日遞增。同類實驗在兔子和老鼠身上進行後,發現動物產生抗體的機率是100%。

團隊介紹,感染新冠病毒過程中最關鍵的步驟,是病毒利用其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區域(S-RBD)與宿主細胞受體、即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結合,介導宿主細胞進入。而重組疫苗令實驗動物產生免疫血清,成功阻斷了RBD與ACE2的結合,中和了病毒並防止病毒的感染。

香港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客座教授劉耀南醫生解釋實驗原理,有如新冠病病毒需要有鎖匙,才能進入人體細胞進行破壞;而抗體就將大門上鎖,令新冠病毒無法繁殖。

理大:疫苗具安全性可大量生產

劉耀南指出,研究團隊證明了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用於製造重組RBD疫苗的生物技術亦已相當成熟,相對其他同類技術,生產價錢便宜,若果疫苗試驗成功,便可大規模生產疫苗,有望成為抵禦新冠病毒的可行方案。

團隊已跟台灣廠商簽訂生產合約,亦獲香港創科局接洽。劉耀南表示,若日後有望投入生產,將會在簽署合同中加入條款,要求優先預留800萬劑疫苗予香港和澳門。

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院長霍文遜形容,研究團隊在重重挑戰中仍設計出最有效、且副作用最少的疫苗,並解決了諸多生產問題。團隊將於短期內為這項研究進行人體臨床測試,以評估和驗證其效能。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