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拍賣理論創造新拍賣模式

史丹福師生檔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13/10/2020
38100
收藏
分享
史丹福師生檔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史丹福師生檔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史丹福師生檔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史丹福師生檔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史丹福師生檔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拍賣無處不在,並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諾貝爾經濟學獎昨(12)日揭曉,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威爾遜(Robert B. Wilson)和米格羅姆(Paul R. Milgrom)因「改善拍賣理論和創造新拍賣模式」獲此殊榮。為了表彰他們的研究造福全世界廣大的賣家、買家及納稅人,二人可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898萬澳門元)。威爾遜在加州向斯德哥爾摩發布會表示,自己接獲得獎消息非常高興。

美國學者威爾遜和米格羅姆因「改善拍賣理論和創造新拍賣模式」而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美聯社圖片)

威爾遜在加州得知自己接獲得獎消息,感到非常高興。(美聯社圖片)

威爾遜的獲獎理論:競標者傾向於以低於自己內心最佳預期的共同價格來下標,這是因為他們擔心開出的價格高於公共價值。(互聯網圖片)

現年83 歲的威爾遜以對管理科學和商業經濟學的貢獻聞名,他研發的拍賣理論,指出拍賣物品都具有共同價格(common value),這個價值事先是不確定的,但最終對每個人而言都一樣,例如無線電頻譜的未來價值,或是特定區域內礦物質的數量。他的研究說明了為何理性的競標者傾向於以低於自己內心最佳預期的共同價格來下標,因為他們擔心支付太多而虧損。

現年72歲的米格羅姆則是博弈理論專家,尤其擅長拍賣理論和定價策略。他制定了更為籠統的拍賣理論,不僅提出了共同價值,也指出拍賣品具有私人價值,私人價值對每位競標者而言也不同。他分析了眾多拍賣形式的出價策略,指出一個能為賣方帶來更高預期收益的拍賣形式,就是讓出價者在競投過程中,了解彼此對物品的估值。

革新拍賣業 應用於排炭配額

負責評審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二人利用自己的洞察力,研究了拍賣的運作方式,並設計出新的競價方式,成功賣出過去在傳統拍賣中難以售出的物品或服務(例如無線電頻譜),令世界各地的買賣方及納稅人受惠。新的拍賣形式已廣泛運用於無線電頻譜、捕魚配額、飛機起降和氣體排放配額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今次兩名獲獎者都任教於美國名校史丹福大學,且還有師生關係。資料顯示,米格羅姆1979年在史丹福大學取得博士學位,1987年在母校擔任商學院教授至今,而他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正是威爾遜。威爾遜則於1963年在哈佛商學院取得博士學位,自1964年在史丹福大學任教至今。

今年頒獎典禮改網上舉辦

至此,2020年諾貝爾頒獎季劃下句點。諾貝爾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和文學獎、和平獎得主已分別在本月5日、6日、7日、8日和9日陸續出爐。依照慣例,諾貝爾每年在10月上旬宣布年度獎項得主後,於12月10日的諾貝爾逝世紀念日頒獎;除了和平獎在挪威頒獎,其餘獎項於斯德哥爾摩由瑞典國王親自頒發。但今年受到新型冠狀病毒影響,將不會有隆重的現場頒獎典禮與盛大晚宴,改以視訊舉行頒獎典禮,因此獲獎者無需親自前往斯德哥爾摩領獎。貝爾獎自1901年頒發至今,上次取消典禮是在1944年,因二次世界大戰才沒有頒獎儀式。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美國三學者獲獎
11/10/2021
16514
坦桑尼亞小說家享殊榮
07/10/2021
22264
德美學者獲諾貝爾化學獎
06/10/2021
22118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