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出席主持會議。(李燊攝)
非高等教育委員會及青年事務委員會今早舉行聯合會議,兩個委員會的主席、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出席主持會議。會議回顧2020年和簡介2021年施政重點(非高等教育及青年事務重點工作項目)以及介紹《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通則》。歐陽瑜在會上介紹教育暨青年局及高等教育局等部門將合併重組成教育及青年發展局。
會議今(11日)早在何東中葡小學舉行,青年廳廳長張敏輝、教育研究暨資源廳廳長黃健武、教育廳廳長黃嘉祺及文件、資訊暨公共關係中心主任曾曉茵作會後報告。黃嘉祺指出,多名委員關注法律制度下校董會成立和運作的基本原則,目前67間私校中有64間已經成立校董會或相關組織,局方已要求校方在2023年前做好有關工作。
至於當局在新的諮詢文本中將其中的「批判思維」更改為「審辨思維」,而葡文版本則沒有修改。張敏輝回應指出,在出諮詢文本之前及諮詢過程中,當局收集到不少意見指,「批判」在中文中有否定、對立、對抗性矛盾存在,因此聽取意見後並經過考量後,「批判思維」和「審辨思維」均強調獨立思考,但獨立思考的前提需要謹慎、明辨是非,當局認為「審辯思維」包含鼓勵年青人本身要博學,有豐富知識方能擴闊眼界,在知行合一的情況下作出審辯的思維。
她又提出,在諮詢文本中,將審辨思維、專業知識、創意思維、科學素養、人文藝術均列為重點加強青年綜合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當局聽取大家意見後,認為「審辨思維」「好啲喎」,強調轉換字眼是今次公開諮詢收到有關意見,但有其他不同意見,當局會一併考慮。
另外,張敏輝總結,諮詢期間共舉辦5場公開諮詢專場及8個不同界別的社團專場,共收到逾500條意見,亦通過網上收集及親臨遞交方式收集到80份意見書,將作統計及適時公佈。青年就業、多元及融入國家發展、提升國際視野、生涯規劃等,是公眾較關注的領域。她指青年身心發展也是文本重要方向之一。諮詢期間也有不少意見提出,網絡素養影響著青年心理健康及體質,提出要多做工作。 (編輯:李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