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前途未卜

或於2024年退役
20/09/2016
15992
收藏
分享
或於2024年退役

當今世界唯一一個國際空間站建於1998年,宇航員自2000年入駐,是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為首,包括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加拿大國家航天局和巴西航天局和歐洲航天局等六個國際主要太空機構、共16個國家或地區聯合推進的國際合作計劃。其設計壽命一開始只有15年,後來各方一致同意延至2020年,然後又延至2024年,原計劃在2024 年後讓其墜入太平洋。不過,NASA官員日前表示,考慮屆時把國際空間站移交給私營企業運營。

國際空間站計劃的前身是NASA的自由空間站計劃,1983年由時任美國總統列根首先提出,是1980 年代美國戰略防禦計劃的一部分,但之後蘇聯在1991年解體,美國擔心俄羅斯的航空技術和科研人員會流入他國,對美國造成威脅,又提出將美國自由空間站計劃徹底變成國際空間站計劃,並將俄羅斯、歐盟、日本等納入其中。

財政吃緊 美取消返月計劃

國際空間站早期建設投資近1,000億美元,其中美國承擔了840億美元。此外,NASA每年還需支付約40億美元,以維持空間站運行。由於財政吃緊,美國總統奧巴馬2010年取消前總統小布殊提出的重返月球計劃,即意味著國際空間站的跳板功能從政策上來說,已徹底消失。

至於國際空間站的研究領域,NASA 一份2009年發布的科學研究報告,詳述了國際空間站八年來取得的100多項科學研究報告,包括飛行期間對抗食物中毒、向癌細胞輸送藥物的新方法、在未來航天器上使用更好的材料等,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成果是證明了在太空飛行期間普通細菌致病增強的能力,但改變細菌生長環境則可以控制其毒性。

對於國際空間站的科學價值,美國一些議員認為,國際空間站原來的意義和它的科學價值已所剩無幾了。從1984年到現在,美國國會先後就是否要廢棄國際空間站進行過22次表決,所幸最後都能僥倖過關。

國際空間站由美、俄、歐等聯合研發,但無論是美國、俄羅斯還是歐盟,都不擁有建立空間站的全套技術。 (互聯網圖片)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