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以科學數據向公眾說明接種疫苗重要性

議員:當局不應再小動作模糊焦點 變相「迫針」
09/01/2022
30584
收藏
分享
議員:當局不應再小動作模糊焦點 變相「迫針」
議員:當局不應再小動作模糊焦點 變相「迫針」

林宇滔表示,政府不應再以有關小動作來模糊焦點,變相「迫針」,倡政府應以客觀科學的數據讓公眾知悉當前疫苗的主要功能,將市民對疫苗的憂慮降至最低。(資料圖片)

香港計劃農曆新年前擴大「疫苗氣泡」範圍,要求進入食肆及戲院等場所需要接種最少一劑新冠疫苗。應變協調中心日前表示,由於Omicron毒傳播力高,為保障居民,不排除要求進入特定場所的人士需要接種新冠疫苗或提供七日內的核酸證明,減少病毒傳播。議員林宇滔對此表示,政府不應再以有關小動作來模糊焦點,變相「迫針」,亦指當局在很多防疫政策推行上左搖右擺、猶豫不決;倡政府應以客觀科學的數據讓公眾知悉當前疫苗的主要功能,將市民對疫苗的憂慮降至最低。

議員林宇滔今(9)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其實當局在有關進入特定場所需接種疫苗或七日核檢的防疫措施上的態度是較為「曖昧」;但政府最近鑑於Omicron病毒愈變嚴重,從而收緊防疫措施取消國際航班,而對此他表示理解。林宇滔重申,相信在整體防疫政策上,要守好第一線,社會普遍是認同且亦不應質疑的;雖然本澳目前疫苗接種率有逾七成,整體上不算低,但在小朋友及老人家群體的接種率還是相對較低,而萬一有病毒在社區再出現,仍是有很高風險。

林宇滔指,因此現時政府如何客觀地將疫情的狀況分析予居民,讓居民清晰地知道病毒的風險,從而作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這是非常重要的。他坦言,其實由去年下半年開始,疫苗的功能已非建立免疫屏障,因應病毒的變種,其免疫的保護率是不斷下降,但的確對於對抗重症和死亡是有明顯效果;但特區政府一直沒有將有關客觀科學現實清晰地向居民交代,而是在很多政策推行上左搖右擺、猶豫不決。他直言,其實現時政府擬推入特定場所需接種疫苗等措施,其實對於有關措施所產生的效果不會多,更重要的是要讓公眾理解知悉當前疫苗的主要功能。

林宇滔又稱,其實現時環顧世界各地,除了中國內地和港澳台以外,其實基本已沒有地方是堅持清零政策,而是選擇與疫共存,經歷過一波自然感染後,已可稱得上踏入後疫情時代;這樣內地與港澳台接下來便要面對究竟開不開關的問題。他分析,鑑於中國下月將舉行「冬奧」,加上內地基本已完成全民接種,因此相信內地方面是有能力應付全面開關;但如澳門亦跟隨開關的話,便有可能出現較嚴重疫情。

林宇滔認為,其實疫情如此發展下去,大眾就只會面對自然感染或是打疫苗後感染,但若如大家不打疫苗的話,到通關時感染情況或將會非常慘烈。因此特區政府是應該將現時疫情發展的客觀現實與公眾交代,而並非再以甚麼進入特定場所需接種疫苗或提供七日核檢等小動作來模糊焦點,變相「迫針」,這樣只會令低接種率的人士仍只保持低接種率。因此,政府更加需要做的是以客觀科學的數據來說服公眾接種疫苗是安全,盡量將市民對疫苗的猶豫及憂慮降至最低。 (編輯:陳宇東)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