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難準確 標準可完善
28/10/2016
27772
收藏
分享
預測難準確 標準可完善
預測難準確 標準可完善

天有不測風雲,誰曾想氣象局掛三號風球,清早起床返工,一打開門卻見狂風暴雨、草木橫飛; 氣象局掛八號風球,乖乖貼實門窗、儲集糧食,在家專心防颱,窗外卻是風平浪靜、鳥語花香。氣象預報難免失準,連錯兩次雖不需大驚小怪,仍不免讓人質疑氣象局到底標準何在。

今年8月,「妮妲」颱風侵襲本澳,鄰近的香港、深圳、珠海分別在當日清晨作出最高級別預防措施,當時外界一直關注氣象局會不會懸掛八號風球,結果三號風球掛足20小時。氣象局局長馮瑞權事後解釋,「妮妲」襲澳期間風力一直維持在三號風球之內,沒有達到八號風球的標準。無獨有偶,「海馬」上周襲澳,氣象局這次掛出八號風球,市面卻風平浪靜。馮瑞權解釋,是因為「海馬」突然轉向,原本預期的風雨沒有來。

氣象預報的困難可以理解,畢竟沒有哪個國家或地區、沒有哪套先進的設備或技術,能夠百分百準確預測天氣變化,就算颱風路徑與預測路徑只偏了一點,都可能因地形或海面氣壓變化讓挾帶的風雨有很大落差。甚至是同一筆資料,不同的人分析也會有不同結果。

氣象有氣象的專業, 市民對氣象預報的期待,並非分毫不差完全猜中颱風路徑或影響範圍,而是希望看到一個完善的預警機制,讓人們對可能的自然災害有所準備。

本澳用來釐訂懸掛風球標準的法律,是16年未曾修改的第16/2000號行政命令,當中存在許多不清晰、不合理之處。雖然本澳與香港相同,都是以「平均風速達每小時63至117公里」作為八號風球的標準,但兩地在測算風速上卻有所不同,香港採用國際標準的「每十分鐘風速」,而本澳則是以「每小時平均風速」計算,計算時間愈長,整體風速被拉低,標準就會愈嚴格,與實際的情況也會有更大的出入。而本澳合共有15個測風點,卻沒有制定策風點要達到哪個水平才會懸掛風球(香港八中四)。

颱風預報不準確的問題, 每個政府都遭遇過,然而錯誤的決策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真正重要的是能不能在每一次不準確的預測中找出問題。過時的標準與法規,需要更清晰、科學及人性化的修訂,如果是設備老化、人力不足,則應該即時更新或補充,本澳與鄰近地區交往緊密,能不能針對重要天氣預警作出相互協調及更人性化的安排,也值得當局思考,以符合社會期待。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