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市場化改革進行到底

江澤民重塑中國經濟面貌
07/12/2022
23043
收藏
分享
江澤民重塑中國經濟面貌
江澤民重塑中國經濟面貌
江澤民重塑中國經濟面貌
江澤民重塑中國經濟面貌

1984年5月,江澤民在北京展覽館舉行的全國電子新產品展覽會上,試用國際長途電話向遠方的工作人員問候。 (新華社圖片)

2000年2月20日,江澤民在廣東省高州市領導幹部「三講」教育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在這次廣東考察中,江澤民提出,我們黨總是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華社圖片)

前國家主席江澤民走完漫長精彩的一生,如同美國銀行家庫恩為他所撰寫的傳記書名《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主政的13年間,徹底改變了中國的政治經濟面貌,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鋪平了前路。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江澤民擔任總書記的1989年,中國在全球經濟體排名第11,至2002 年交棒,中國已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標,穩定是前提」,江澤民堅持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並且實現了鄧小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目標。

2001年7月1日中共建黨80周年,江澤民將個體戶和私營企業家定位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並在隔年的中共十六大修改黨章,把黨員發展對象修改為「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正式為資本家加入共產黨打開大門。

江澤民為民營經濟營造相對寬鬆的環境,也為後來誕生出馬雲、馬化騰、劉強東、雷軍、李彥宏等一批新時代民營企業家,打下了基礎。

改革經濟體系 促成混合經濟格局

著名中國問題專家、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江澤民時代開啟了中國內政外交三大轉型。

首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江澤民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並將其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的文件。

1990年代,通過對傳統經濟體系的改革,從原先的計劃經濟體制轉型到由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組成的混合經濟體系。時任總理朱鎔基進行了對國企的「抓大放小」改革,國企重組,在一些關鍵領域組建大型國企集團,同時把低效率、無效率的國企進行「民營化」,推動了民營企業的蓬勃發展。促成了混合經濟格局。

從國家分配到全面私有 打破鐵飯碗

《華爾街日報》稱,江澤民出台了大膽的經濟政策方針,與朱鎔基領導了改革行動,在上世紀90年代後半段開始改革一大部分國有經濟,關閉了數萬家規模較小、不盈利的國企,數千萬員工被迫下崗,按照當時的說法就是「打破鐵飯碗」。住房從國家分配全面轉向私有制,為中國後來的商品房建設和購置熱潮鋪平了道路。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重塑世界經濟

1995年,中國恢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談判,2001年加入WTO,開啟往後20年對外出口的騰飛,成就今天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

鄭永年指出,最早的制度型開放實踐,是從申請加入WTO開始。2000年前後,經中國政府組織、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近十部法律修正案,涉及經濟、貿易、金融、投資、產業和知識產權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清理和修改工作,以加入WTO並確保WTO的義務得到履行。

江澤民推動中國加入WTO,頂住了國內經濟的衝擊,讓中國邁入了又一個快速增長的十年,也重塑了世界的經濟。此後外商投資大量湧入,推動中國發展出世界級的製造業。

「三個代表」 社會主義新道路

鄭永年稱,江澤民時代還推進了理性精神與中國外交的轉型,在江澤民領導下,中國在對美外交中既能夠與美方鬥爭,又能夠對美適度妥協,實現了有理、有利、有節地推動中美關係良性地向前發展。

江澤民時代也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轉型。鄧小平指出了中共發展的方向,而具體的轉型則由江澤民實踐,江澤民推動了把鄧小平理論寫入黨章,保證中共指導思想的延續性。2002年,江澤民的「三個代表」理論被寫入黨章,共產黨除代表農民和藍領工人為基礎之外,也代表著先進生產力、代表了商界管理層和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實現了意識形態的升級。

江澤民始終強調,中國要尋找自己的模式,走自己的路。而如今的中國也在自己的道路上愈走愈穩、愈走愈好。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