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有效統計

化解民眾恐慌
23/12/2022
48390
收藏
分享
化解民眾恐慌
化解民眾恐慌

自內地「新十條」公布之後,官方便不再對外公布實際染疫人數及無症狀感染者等相關數據,澳門也是如此,同時亦調整了「確診」的定義,調整為需要入住衛生局的隔離治療設施的患者。有關調整是為了維持措施的一致性,畢竟不再統計無症狀感染者,就需要更明確區分甚麼是確診。

自進入過渡期第二階段以來,本澳採取四級分流措施,針對不同情況的感染者做出不同安排,決定送往醫院或實施居家隔離。此舉的好處是能夠避免過度的醫療擠兌,讓最有需要的患者得到最適切的治療。然而四級分流也存在一些盲點,譬如在多數核酸檢測點取消的情況下,許多民眾不一定會主動使用抗原自測,當出現症狀時也往往當作傷風感冒處理,另外,抗原試劑檢測品質參差不齊,許多民眾反映,一直到症狀尾聲快要好轉時,才測出來陽性,因此也不會主動上報分流。如果沒有症狀,一般人基本不會自己主動做抗原。

如此一來,當局難以掌握確切的感染情況,大量已有症狀人士尋求市售感冒藥物治療,甚至是相信網上自媒體的自癒偏方,造成當前搶購部分物資的亂象。更有甚者,由於經濟不景氣,許多人寧願帶病上班,也不願接受治療休息數日。

其實,放寬防疫不應是放棄統計方法的理由,當局仍然需要掌握潛在感染人數,或者上述已有症狀但未做抗原的群體數量,才能知道社會面的疫情對社會結構的衝擊到底有多大。鄰埠香港及對岸的台灣,雖然從未做過大規模核檢,仍有一套早已建立的統計方法與模型,每日能夠公布陽性數字。如果只是統計已經送往醫療機構的人數,能起到甚麼作用呢?對民眾而言,這樣的統計有沒有公布有甚麼區別呢?

世界上本就沒有完美的政策可以一步到位,但當局或許可以考慮加強統計手段,思考看看有甚麼其他方法可以更好掌握確切染疫人數。如今市面上一下搶購感冒藥、一下搶買寶礦力,最近又傳出搶鹽巴和檸檬,許多企業因為大量員工感染而無法運作,顯然民眾仍然很恐慌。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