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關注弱勢學校收生免減班

優化生育政策提升出生率
27/04/2023
30541
收藏
分享
優化生育政策提升出生率

在各種社會綜合因素及疫情疊加影響之下,澳門的出生率近年呈下跌之勢,出生率持續向下,新增人口不足,老齡化加劇,社會各界均受影響,而教育領域更是首當其衝,不少學校面臨收生不足的壓力。

回顧澳門回歸以來的發展軌跡,澳門的學生人數一直跟隨出生率呈波段變化: 回歸初期,出生率由高走低,至2004 年由「沙士」(非典)疫情影響跌至谷底; 爾後逐步回升, 至2012年、2013 年形成波峰; 然後再轉而向下, 延續至今。尤其是去年, 澳門只有4,300 多名新生兒, 相比起2016 至2017 學年「龍B」的頂峰時期7,000 多名有很大落差。

出生率持續下降,首當其衝的就是幼兒教育。根據教青局在今年初公布的資料,本澳幼兒教育一年級可提供約6,300個學額,然而今年新學年適齡入讀的幼兒僅5,300人,部分如非「一條龍」學校或相對弱勢的學校,已呈現明顯狀況,部分學校整個年級僅得一班,更甚者因班級人數未達每班25人數下限而未能開班成功。有分析指,當前這一波出生率低潮而導致的學生人數減少,只是進行當中,甚至可能未到谷底。依相關調查來看,低出生率浪潮起碼持續兩三年,建議教育系統應有充分的認知,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本澳個別弱勢學校由於社區老化、居民搬遷、校舍限制等,在收生上面臨更大壓力,當局需要特別關注。對此,特區政府行政會委員、坊眾學校副校長陳家良早有建議,呼籲當局推出傾斜政策助學校收生辦學,避免因收生不足而「殺班殺校」,影響教職人員隊伍穩定。當然,校方亦要自強不息,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爭取在學生較少期間改革,以便將來出生率提升時發揮更好的人才培養作用。

長遠而言,政府需多方面鼓勵居民生育,穩定社會發展,例如在經濟復常之後推行更多鼓勵生育獎勵措施,包括完善產假、侍產假,或者參照內地的產假制度,在澳門資源比較充裕的情況下增加一些獎勵的出生津貼等。同時,博彩業慢慢復蘇的情況下,不少雙職父母多為博彩從業者,建議規範博企在編更時更人性化管理,讓父母其中一方可以在晚上照顧家庭,不單有利增加生育意欲,甚至對教育都是良好政策。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