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與澳門研製世界首顆低軌地磁衛星

「澳科一號」成功發射
22/05/2023
41722
收藏
分享
「澳科一號」成功發射
「澳科一號」成功發射
「澳科一號」成功發射
「澳科一號」成功發射
「澳科一號」成功發射
「澳科一號」成功發射

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搭載「澳門科學一號」衛星成功發射升空。 (新華社圖片)

澳科一號A部分,用於精確測量磁場矢量,衛星姿態以及高能粒子輻射通量。模型伸桿為四米,實際長達八米。(網絡圖片)

澳科一號B部份,聯合A部份實現對南大西洋異常區的空間環境進行三維監測。 (網絡圖片)

首顆內地與澳門合作研製的空間科學衛星「澳門科學一號」,昨日下午4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採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澳門科學一號」是世界首顆低軌地磁衛星,將實現測量與研究地球低緯度的磁場與空間環境變化,監測南大西洋地磁異常區磁場時空變化等一系列重要科學目標,為人類長期研究地磁場的演變提供寶貴的觀測數據。

據介紹,該衛星作為國際首顆低緯度地磁場與空間環境的科學探測衛星,屬我國地球磁場探測精度最高的衛星,將顯著提高我國空間磁測技術水平。該項目由國家航天局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聯合開展,探測數據由雙方共享,開闢了內地與澳門在航天等創新科技領域開展合作的新路徑,拓展了以內地為基礎、澳門為窗口開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廣泛合作交流的新空間,為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和航天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新動能。

AB 星聯合觀測 搜集更多數據

「澳門科學一號」衛星採用「A星+B星」聯合觀測模式,A星搭載高精度矢量磁強計、標量磁強計等載荷,主要用於地球磁場探測;B星搭載高能粒子探測計、太陽X射線儀等載荷,主要用於獲取太陽輻射、高能粒子等服務於地磁探測的空間環境數據。

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可可教授曾在接受傳媒訪問時介紹,作為世界第一顆低緯度地磁衛星,「澳門科學一號」將圍繞低緯度地區飛行,與極軌道衛星相比,低緯度衛星不僅在檢測數據上有不同,在發射方式、監測方式、發射軌道等亦大不一樣。由於實驗及研究需要龐大的數據量,而極軌道衛星幾天才會經過異常區一次,停留的時間僅為幾分鐘,收集的數據量不足。因此,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發射低緯度衛星進行持續監測。然而低緯度衛星的發射難度更高,成本非常昂貴。因為火箭一般可搭載多個極軌道衛星發射到軌道上,而低緯度衛星則需要利用專門的火箭發射單一衛星升空。

科學數據開放共享 促進廣泛合作

地球磁場對現代化工業產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諸如礦產資源普查、室內導航、石油鑽探智能導向、航海導航、空間天氣預報等應用領域都需要精確的磁場數據。

衛星發射入軌後,可與歐洲Swarm衛星、「張衡一號」衛星形成良好的互補觀測,實現測量與研究地球低緯度的磁場與空間環境變化,監測南大西洋地磁異常區磁場時空變化等一系列重要科學目標,為人類長期研究地磁場的演變提供寶貴的觀測數據,進一步推進我國在岩石圈磁場、地磁場起源、空間天氣預報、地磁導航、航天器空間運行安全等領域的研究進程,實現我國在衛星高精度測場探測與多參量聯合觀測技術領域的跨越式發展。

當局表示,「澳門科學一號」衛星項目鼓勵科學數據的開放共享和應用,將通過相關數據政策,促進與國內外科研機構開展廣泛合作,產出更多科學研究成果,加強人才聯合培養和交流;未來還會持續推動航天科學研究與澳門青少年航天科普知識教育工作。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