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媒介素養納入通識教育的框架
15/06/2023
15716
收藏
分享
將媒介素養納入通識教育的框架

月前本地傳媒頭條報導了大學生墮入電信與網絡陷阱的新聞,因其金額巨大,引起一陣轟動。本來在過去若干年閒,此類新聞不時傳出,已經難以吸睛。但是這次這些受害者不是年長的或低學歷的市民,而是年輕的、被認爲是高知的「網生代」的大學生群體,在電信互聯網上屢屢中招,後來又陸續傳出黃牛演唱會門票的騙局等,不禁令人關注與引起深思。它不僅是受害者的物質經濟損失,也可能影響本澳正在恢復的市場、及經濟多元化的前景與聲譽。

這些事件的發生,雖然原因衆多,但其重要的一點,就是高科技尤其是網絡智能技術,帶給普通市民乃至整個社會生活的重大變化。人人都能製作與發佈的新聞信息,數量龐大,真假莫辨。而這些似乎是一夜之間發生的現實(或幻像),又帶給傳統、具有威望的新聞媒體以沉重的打擊。這種情境下,信與不信的標準,往往只看和自己既有的觀點與世界觀合不合,合則信,不合即散。這種現象涉及到傳播學裏的諸多概念與理論,比如很多人知道的「信息繭房」、輿論的二元極化等。假消息讓人墮入陷阱的主要原因在傳播學中也有分析,比如不重視信息來源的落實、不做事實的印證、不重視邏輯等……關於以上種種,在當代傳播學裏面甚至興起了一個研究與教育的重要分支,即媒介素養(Media Literacy)與媒介素養教育,後者是提高前者水平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媒介素養是一種能力,用這種能力來接觸、分析和評價大眾媒介中所傳遞的諸多複雜信息。媒介素養著重於幫助人們,尤其是青年人,成為對媒介信息的更謹慎和理性的消費者,從而在有關健康,購物和價值判斷上能做出更明智的選擇;同時也幫助人們成為媒介有創新性的生產者,從而更有效地傳遞他們的所思,所想和優勢。」媒介素養教育在歐美已經成爲中小學通識教育的必不可少的一環。然而,筆者今年春天在本地大學生中做了一個基本的調查,在近500名大學生中,知道這個詞的寥寥無幾(<10%),更不用說接受過相關的通識教育了,這種差距令人大跌眼鏡。全社會的互聯網熱、AI熱、機器人熱等等,一浪高過一浪,然而,提升年輕一代媒介素養的教育仍是白紙一張,在高新科技加速激變的今後的世界,這將給善用技術造福社會帶來極大的隱患。

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監事長李小勤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