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污水排放為生態環境災難

學者倡靠近污染源地方產品需禁止
25/08/2023
29216
收藏
分享
學者倡靠近污染源地方產品需禁止

【本報記者林嘉欣】澳門生態學會會長何偉添受訪時表示,日本核污水排入太平洋,隨著洋流會逐漸向周邊擴大,總結一些報道的預期,污水應該逐漸向南來到本澳,問題只是所需時間的長短。因此可以透過一些遙感衛星實時監測海水傳導,若本澳有需求,可以求助國家衛星處獲取這些實時數據,可以看到究竟污水實時擴散到何地,以便實時更新禁止哪些地方產品進口問題。

他指,受到核輻射影響的海洋生物是會產生變異,海洋生物或水生產品其實是有完整的生態鏈,越低端的微生物的抵抗力是最差的,最容易產生變異,而當大魚吃了很多小魚後,聚集許多輻射元素在自身體內,之後再發生變異,就會導致人們吃海產的時候同樣會受到污染。

除此之外,在沿岸生活的人們不少「靠海食飯」,他們都不可避免受到水中核輻射元素的放射性傳導,引致自己身體裡面的細胞出現病變,因此並不是不吃海產品就可以完全避免不會受到感染。他又稱,颱風、降雨均是將海水蒸發上天空,透過降雨再降至地面,這樣就不可以避免受核污染的海水降至陸地土地,溪流、農作物等等各方面都會受到污染,所以不單單只是一個海產品問題,形容這是一個生態環境災難。

何偉添又表示,長遠來說,越靠近污染源的地方所有產品都應該需要禁止,只是現時為了減少各方面的影響,包括國家之間的貿易,所以可以逐漸減少,並非「一刀切」。但從澳門來說,沒有日本的食品是否就不可以?其實選擇遠離污染源國家的食品,例如印度洋、大西洋,相對來說會比較安全。澳門在採購方面,可以減少日本、韓國的產品,增加歐洲產品,加上本澳作為中葡貿易平台,更應該捉緊機遇,在危機中找到商機,透過澳門加大巴西、葡萄牙等地的農產品、海鮮進口供應給國內,從而解決澳門食品安全,又可以滿足國內大量食品的需求量。

何偉添表示,越靠近污染源的地方產品都應該禁止。(美聯社圖片)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