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愈來愈難

韓企縮減在華經營規模
26/11/2024
25231
收藏
分享
韓企縮減在華經營規模
韓企縮減在華經營規模

隨著中國企業競爭力不斷增強、中國國貨消費熱潮持續升溫,加上內需不振等因素,韓國企業在中國市場面臨困境,紛紛選擇退出或縮小經營規模。一名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內需市場「以量取勝」時代已結束,韓企尋求能實現「厚利低銷」的盈利模式。韓國企業在中國市場面臨困境,紛紛選擇退出或縮小經營規模。圖為2021年中國進口博覽會愛茉莉太平洋展區。 (新華社資料圖片)

據韓聯社25日報道,繼LG集團和SK集團出售北京總部大樓後,LG Display 9月將廣州液晶顯示屏(LCD)工廠賣給當地企業,標誌著韓企已完全撤出中國電視機LCD市場。

另外,三星電子2019年關閉在中國最後一家智能手機工廠,即廣東惠州工廠;原本在中國擁有五個生產基地的現代汽車,目前只剩兩個,北京第一工廠、重慶工廠已經出售,常州工廠也已停工待售;起亞(Kia)則關閉一家位於鹽城的工廠。韓國現代汽車等外資合資品牌備受壓力,近年在中國市場節節敗退。 (新華社資料圖片)

此外,樂天集團在2017年「薩德反導系統」(THAAD)風波發酵之後,在中國市場遭受嚴重打擊,如今僅存的成都「樂天聖苑」綜合體項目(商辦開發區)也將被出售。待項目完全出售後,在中國經營30多年的樂天將完全撤出中國市場。化妝品企業方面,愛茉莉太平洋(Amore Pacific)旗下品牌部分已撤出,該企業今年第三季度在華銷售額大減42%,虧損300億韓圜(約1.71億澳門元)。

去年對華投資大減78%

韓國對中國直接投資額去年驟減78%,僅18.7億美元。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分析指出,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外商投資優惠減少等經營環境惡化,導致韓企將投資重心轉向其他地區。在中國企業發起「廉價產品攻勢」、內需短期內難以復甦的情況下,在一些競爭激烈的行業,進行業務結構調整和「脫中」的壓力將持續存在。其中,中企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是對韓企最大的威脅。

一名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內需市場的「以量取勝」時代已結束,韓企要進行結構調整,尋求能實現「厚利少銷」的盈利模式。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