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工智能公司OpenAI 當地5日發布公告,宣布公司將在保持非營利性控制架構的同時,推動旗下營利性實體轉型為具公益使命的公司形式。根據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發表的公開信,OpenAI非營利機構將繼續作為集團的最高管理實體,旗下原本的有限責任公司(LLC)將轉變為「公益公司」(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簡稱PBC)。這種企業架構兼具營利與公益目標,與Anthropic、X.ai等競爭對手目前所採用的模式一致。
奧特曼指出,「OpenAI最初是以非營利形式創立,如今依然由非營利董事會監督,未來也將維持此一核心制度不變。」他強調,此次調整並非「出售」或改變控制權,而是簡化結構,確保組織目標與使命延續。OpenAI表示,此舉是在諮詢社群領袖與與特拉華州、加州檢察總長辦公室對話後所做出的決定,未來將與檢察單位、戰略股東微軟(Microsoft)及新任非營利董事持續溝通細節。
自2015年成立以來,OpenAI歷經多次架構演變。創立初期以非營利身份獲馬斯克(Elon Musk)、奧特曼等人捐贈10億美元。2019年,公司設立可接受投資的有限責任子公司,並獲得微軟10億美元注資,2023年微軟再宣布投資100億美元。雖然組織逐步營利化,控制權始終掌握於非營利董事會。
不可為股東利益犧牲公益
根據新方案,OpenAI將非營利組織保留為母公司,同時把下屬LLC轉變為PBC,實現更靈活的營運與融資能力。美國稅務顧問機構哈佛商業服務公司解釋,PBC雖屬營利企業,可有股東、分紅、發債等融資手段,但須在公司章程中訂立公益使命,並承諾部分利潤用於實現社會公共利益,不可完全為股東利益最大化而犧牲公益。
除了架構重整,OpenAI也宣布成立一個由外部領域領袖組成的非營利諮詢委員會,成員包括前OpenAI CEO及蓋茨基金會董事赫爾曼(Desmond-Hellmann)、工運領袖杜洛麗絲·烏爾塔(Dolores Huerta)、媒體人莫妮卡·洛薩諾(Monica Lozano)、公共衛生專家羅伯特·羅斯(Robert K. Ross)、慈善家傑克·奧利佛(Jack Oliver)及民權行動者丹尼爾·金格利(Daniel Zingale)。該委員會將建議OpenAI如何推動AI民主化,並讓AI科技在健康、教育、公共服務與科研上發揮正面作用。
軟銀投資額可能減少
儘管OpenAI保留非營利控制框架,但其PBC子公司仍可持續吸引資金。2024年10月,OpenAI獲得新一輪66億美元融資,由Thrive Capital領投,微軟、英偉達、軟銀等參與,估值達1570億美元。今年3月31日,公司再啟動400億美元的融資計劃,目標估值升至3000億美元,據報導其中300億將由軟銀提供、其餘100億來自現有投資者。不過CNBC指出,若年底OpenAI無法轉型為完全營利公司,軟銀可能將投資額調降至200億美元。
另一方面,OpenAI仍面臨與聯合創辦人馬斯克的訴訟糾紛。2024年,馬斯克兩度控告OpenAI及奧特曼,指控其違背最初非營利承諾,轉而操控公司走向營利化,並將開發工作轉移至新成立的OpenAI L.P.(現為OpenAI OpCo LLC),違反原先將OpenAI打造成比傳統科技巨頭更安全、開放的承諾。
目前,OpenAI在維持核心控制架構的同時,陸續開源部分技術,包括具網頁搜尋功能的ChatGPT、開源代碼智能體Codex CLI,並提供100萬美元資助新創專案。不過,最先進的大模型如GPT-4.5、o3及o4-mini等仍採收費模式,並未對大眾全面開放。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