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工具日益普及,許多人卻在使用時感到失望:下指令請AI寫企劃,結果回來一篇像小學生作文;詢問投資建議,卻只獲得空泛的教科書理論。其實問題不在AI太笨,而在使用者給的指令太模糊。AI就像一位剛入職的聰明新同事,若不明確說明需求,它只能憑空猜測行動。
隨著AI逐漸成為職場日常工具,與AI的溝通力已成為關鍵技能。AI開發商Anthropic近日釋出官方指南,指出只要掌握幾個關鍵技巧,便能大幅提升AI的準確性與效能,讓它真正成為工作上的幫手。
其中,最基本也最關鍵的做法,是讓指令越具體越好。不再只是模糊要求「寫篇文章」,而是明確指出對象、用途、風格與字數,例如:「為25至35歲上班族撰寫一篇1,000字理財文章,語氣輕鬆、具實用建議」。同時,提供範例或格式參考,有助於AI快速對齊使用者預期。
當問題較複雜時,加入「請一步步分析」等提示,能讓AI展開邏輯推理、逐步拆解問題,進而提供更深入的答案。此外,指派AI扮演明確角色,如「資深編輯」或「理財顧問」,也能引導其採用相應專業角度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者亦應明確告知AI「不確定就說不知道」,避免AI在缺乏資料時編造答案。要求其標示信心水平、提供來源或區分推測與事實,可有效提升資訊品質。
專家指出,與AI互動的過程本質上是一次批判性思維的訓練。不應期待一次就獲得完美答案,而是要透過不斷提問、逐步補強,將AI從工具升級為真正的思考夥伴。(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