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7日,數以萬計信徒聚集在羅馬聖彼得廣場,仰望西斯汀教堂煙囪,期待見證新任天主教教宗誕生。然而,至當日晚間9時許,煙囪冒出的卻是象徵未達成共識的黑煙,意味教宗選舉首輪投票無人過關。
美聯社報道,等待時間之久出乎意料,比2013年上屆選舉還晚了一個小時才有煙霧消息。首輪投票結束,顯示尚無候選人獲得當選門檻的89票。根據規定,選舉首日僅進行一輪投票,從第二天起,每日可進行最多四輪。樞機主教團內部期望能於5月8日或9日內選出新教宗,以展現教會即便在分歧之中仍能保持團結。
本屆秘密會議(Conclave)於當日下午正式展開,由133位年齡未滿80歲的樞機主教參與投票,將選出天主教第267任教宗。符合資格的紅衣主教原為135人,其中兩人因故缺席。
教宗選舉如何進行?
首日彌撒於當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大殿舉行,下午展開首輪投票。投票全程在西斯汀教堂進行,現場戒備森嚴,所有與會者須與外界完全隔離,並禁止攜帶任何通訊設備或有機會藏匿訊息的食物與物品。
投票使用長方形選票,上方印有拉丁文「Eligo in Summum Pontificem」(我選舉為最高教宗),下方空白以填寫人選姓名。投票人將選票高舉送至票箱並宣誓後投入,若票數與人數不符,該輪將作廢重投。
開票後選票以針線串起焚燒,若本輪無人當選則燃出黑煙;若成功選出新教宗,則會冒出白煙並敲響教堂鐘聲。首日晚的黑煙,意味首輪未選出教宗,眾多信徒表現出失望與理解。
教座出缺
現場德國學生布魯赫表示,從未見過聖彼得廣場有如此人潮,大家今晚可以回去休息,明日再回來見證歷史一刻。意大利信徒巴勒舒齊則坦言:「等這麼久我們本希望看到白煙,但可能要等到明天了。」
教宗逝世後的過渡期間,稱為「教座出缺」(Sede Vacante)。教宗死亡須由羅馬聖教會總司庫等人依儀式確認,封閉其書房與寢室,收回教宗戒指與印璽。現任總司庫為77歲的法雷爾(Kevin Farrell)樞機主教。
選前,樞機團已召開12場全體會議,討論教務與國際事務,也進行人選交流。選舉進行至第三天若仍無結果,可暫停一天祈禱與討論,最終若票數仍陷僵局,會從得票最多的兩人中進行決選,但當選者仍須取得三分之二支持。
選出新教宗後,當選人將被帶入「哭泣室」更換衣著並確認接受職務,隨後由樞機主教代表登上聖伯多祿大殿陽台,以拉丁文宣布:「我們有教宗了!」(Habemus Papam!),並公布其所選用的教宗名。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