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宗良十四世首次彌撒

期許教會「照亮世界暗夜」
11/05/2025
10355
收藏
分享
期許教會「照亮世界暗夜」

梵蒂岡9日選出羅馬天主教第267任教宗,由美國籍樞機主教普雷沃斯特(Robert Francis Prevost)當選,法定名號為「良十四世」(Leo XIV)。良十四世於上周五在西斯汀教堂主持首次彌撒,正式展開其教宗任期。

良十四世在彌撒中向出席的樞機主教表示:「上帝透過你們的選舉召喚我,擔任教會忠誠的管理者,好讓教會成為航行於歷史洪流中的救贖方舟,以及照亮這世界暗夜的燈塔。」他呼籲教會不要追求建築的壯麗,而應回歸信仰與信徒的聖潔。教宗當選後行程緊湊,周六與樞機團會晤,周日將在聖伯多祿大教堂主陽台帶領信眾誦唸《天皇后喜樂經》,這也將是他第二次公開亮相。

外界特別關注他選擇「良十四世」作為名號的意涵。教廷發言人布魯尼表示,這一選擇象徵對社會教導的延續,呼應前任良十三世在位時對勞工權益的強調。良十三世於19世紀末任教宗,曾在通諭中譴責資本壟斷對無產階級造成的剝削,被譽為教會現代社會教義的奠基者之一。

譯名「良」原為澳門翻譯

梵蒂岡事務專家馬比耶指出,良十四世的名號選擇預示著他將延續教會關懷社會正義的傳統,未來可能聚焦於全球化與人工智能等議題。

香港《明報》報道,之所以翻譯微「良」而非「李奧」,主因是早期的天主教中文翻譯都在澳門進行,所有譯名均依據葡萄牙文發音所致。

自西元一世紀教宗「良一世」(Pope Leo I)以降的Leo教宗,天主教的中文譯名均為「良」。澳門聖若瑟大學宗教研究及哲學學院院長Cyril Law接受《明報》訪問時稱,因為早期天主教中文翻譯,絕大部分在澳門進行,以葡文而非拉丁文發音來翻譯。

他表示,Leo的葡文為Leão,因此音譯為良。共有十六世的教宗名號Benedictus,葡文為Bento,音譯為「本篤」;使徒Peter的葡文為Pedro,音譯為「伯多祿」,也因此梵蒂岡教堂St. Peter's Basilica譯為「聖伯多祿大殿」,而非「聖彼得教堂」。耶穌出生地伯利恆(Bethlehem)的葡文為Belém,因此天主教中譯為「白冷」。

長期以澳門為傳教基地

根據澳門史學家湯開建的論文,天主教自明代中後期開始傳入中國,一直到清末鴉片戰爭都是以澳門為傳教基地,澳門是天主教將傳教士送進中國的最主要管道,甚至是唯一管道。

中國官媒則將新教宗譯為「利奧十四世」,不過如此一來,可能與歷史上拜占庭帝國的君主混淆。

天主教發展風向標

現年69歲的良十四世出身美國,過去曾長期服務於秘魯,熟悉拉丁美洲事務。他接任教宗方濟各的位置後,將面對包括全球難民危機、天主教內部改革、以及新興科技對倫理信仰挑戰等議題。他的首次出訪地點也備受矚目。據了解,前教宗方濟各原定5月底出訪土耳其,參加尼西亞會議1700周年紀念活動,良十四世可能接替此行程,將其作為首度外訪。

教宗的就職彌撒將於5月18日於聖伯多祿廣場舉行,屆時他將接受象徵教宗職責的漁夫戒指與披肩,全球多國領袖預計出席。彌撒後,良十四世亦將前往羅馬三座主要教堂,包括聖母大殿與拉特朗大殿,完成象徵性履行羅馬教區主教職責的儀式。

從教宗名號選擇到言談內容,良十四世展現出回歸教會根本使命的意志,專家認為他未來在社會教化領域的言論與行動,將成為天主教全球發展的風向指標。 (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